社保卡能替代身份證嗎?社保卡號采用身份證號,信息可以共享,但不太可能相互取代。
社保卡目前主要用于醫保結算,下一步功能拓展主要是在養老保險方面,然而,社會保障的范圍卻不僅僅是醫保,還有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等。那么,未來社會保障卡的功能將向哪個領域拓展?
社會保障卡的應用范圍總的考慮是“急用為先、逐步擴展”。下一步功能拓展主要是在群眾需求越來越旺盛的養老保險方面。
據介紹,現在城鎮職工領養老金的是六千萬人,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開展并且迅速普及之后又將有一億人,總計一億六千多萬人領養老金,每年就算領12次就發生幾十億次的支付關系,更不用說還有上億人是在個人繳費環節要發生結算關系,所以這方面的需求很大。有關人士表示,我們在這方面已經做了設計。
社保卡能替代身份證嗎?
社保卡號采用身份證號,信息可以共享,但不太可能相互取代。
一證一卡都是政府提供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載體,從目前來看,不太可能相互取代。
居民身份證的登記規定九個項目,分別是: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戶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號碼、本人照片、證件有效期、發證機關,這些都是固定的信息。身份證的功能定位主要是社會管理,不太可能提供非常廣泛的公共服務,不可能登記大量的動態信息。
另外,《居民身份證法》規定,16歲以下居民不強制領取身份證,然而,16歲以下公民的社會保障需求同樣需要有一定的載體來支撐它。胡曉義說:“現在我們發行的社會保障卡的芯片容量成倍于居民身份證,除了基本信息之外,還記錄了大量動態信息,包括每一次繳費、每一次領取待遇、每一次就醫的資金支付等等。像發卡比較先行的地區,比如北京市,所有中小學生都有社會保障卡。”
有關人士表示,一卡一證之間的信息是可以共享的。“我們在實際工作當中,和公安部門在居民固定信息方面進行了大量比對工作,同時身份管理系統也通過這樣的比對來印證和修正了居民的固定信息。”
社保卡將全國通用
“現在我們正在搭建覆蓋全國的互通互聯網絡平臺,而且搭建了跨地區的交換接口。”
社保卡從設計之初就是為了全國通用的。目前批準發卡的170多個地區就是因為具備了達到全國統一標準的條件,才被允許發卡。
不過,社保卡的標準統一還只是一個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建設支持這個卡使用的后臺網絡系統。目前努力的方向是:在技術上能夠提供一個支持全國流動和社保關系轉移、接續的技術環境,“現在我們正在搭建覆蓋全國的互通互聯網絡平臺,而且搭建了跨地區的交換接口。”
社保卡的功能
掃面右側二維碼,首次關注立得50積分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