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哪個行業,尤其是觸及到金融等方面的,從業人員都應該有自己職業的道德底線,并且要時時刻刻的堅守這份道德底線,一旦跨入底線,那么將是一發不可收拾的問題在等著我們。在百姓涉及到的基金行業,有多少基金經理踏破了原有的道德底線,涉嫌老鼠倉等事件,將自己從高尚的地位一下子變成了階下囚。
2009年,基金界“老鼠倉”事件頻發,證券界也爆出分析師違規代客理財的丑聞。輿論紛紛譴責,并很大程度上將這些事件的原因歸結于當事人的道德問題,那么真的只是道德原因嗎?
從年末回看,8月份的監管風暴成果甚豐。當時,深圳證監局對轄區內基金公司進行大規模調查時,景順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原基金經理涂強,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原基金經理韓剛、劉海三人被“抓了現行”,涉嫌利用公司信息從事內幕交易。
在此之前,融通基金公司原基金經理張野被查,張野兩年間操作其實際控制的“周薔”賬戶,先于融通公司有關基金買入或賣出相關個股,為“周薔”賬戶實現盈利900多萬元。
而在上海,海通證券[0.00% 資金 研報]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葉志剛因涉嫌代客理財而遭到監管層的調查。但事實上,據幾位券商研究所所長透露,并非只有葉志剛一人被查,另有數家研究所研究員被查,涉及的研究員所在公司不乏實力券商,甚至某家券商不止一名研究員被調查。
事實上,證券基金界很多人士都認為,基金“老鼠倉”和券商分析師違規代客理財是業內普遍存在的現象。業內人士透露,每年都會有些行業人士轉戰私募行業,而其中有些人在離開前就多被議論從事違規活動。如南方某券商研究所負責人在2008年就曾被傳出涉嫌代客理財,最終辭職投身私募。而在2009年末,又有某家大型券商首席分析師辭職轉戰私募。
某券商研究所投資總監對CBN記者表示,這些基金經理、分析師每天都在和股票打交道,不受誘惑是不可能的事。
鑒于目前“老鼠倉”行為的頻繁曝出,上海證券交易所目前正積極研究建立相關模型以監控“老鼠倉”行為。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認為,投資基金本質上是信托關系,“老鼠倉”頻發是欠缺契約精神的表現,不管這種違約是否造成損失,都應給予必要的行政處罰或刑事處罰,這樣才能更好地約束基金管理人。
很多人將基金經理的“老鼠倉”行為以及分析師的違規代客理財歸結為這些當事人的道德問題。但原明星基金經理,現上海重陽投資管理公司合伙人李旭利卻認為,最近因為“老鼠倉”的問題越來越多,對于基金經理和投資研究人員的管制也越來越多,很多人成為“老鼠”是因為這些人沒有什么機會處理個人財務問題,倒不一定是道德敗壞。
李旭利還認為,過度的監管是導致很多投資研究人員離開公募基金的主要原因,而這種逆向選擇已經開始約束基金行業的發展。
也有證券業人士表示,與其像目前的嚴加檢查但還是問題頻出,不如允許證券從業人員進行證券投資,只要及時進行申報投資情況就可以了。
盤點那些年虧錢的老鼠倉案例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