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顧名思義,為香港地區所提供的保險服務。保險是香港最古老的行業,香港保險業自1841年至今已有166年的歷史。正如一本書上所言:“在香港,沒有任何一項商業活動能像保險一樣反映香港歷史的發展。”
1805年外商怡和洋行與寶順洋行等在廣州共同創辦諫當保險行,又稱廣州保險社。1841年,英軍占領香港后,同年怡和洋行便將諫當保險行從廣州遷到香港,成為香港最早的保險公司。
香港早期的保險公司以銀團形式組成,業務的發展與貿易活動息息相關,主要從事船舶及貨物保險,后來逐漸經營火險及意外險等一般業務。而人壽保險則出現較晚,第一張壽險保單于1898年面世。
真的有這么多人購買嗎?
香港是2005年開始統計“內地訪客”到港購買保險的數據,2006年,“內地訪客”在港共購買了21272張保單,占2006年香港新售的百萬張保單的2%左右。
2014年,香港新售保單共計約104萬張(這對一個只有700萬人口的成熟保險市場而言無疑是非常不錯的銷售業績),其中“內地訪客”共購買了近16萬張保單,占比15%。2015年上半年,這一比例急速攀升到20%。
不到10年間,“內地訪客”對香港保險市場的重要性從2%到20%提升了近10倍,并且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2015年上半年內地訪客來港購買的保單數較2014年同期增長約66%,遠遠高于內地保險市場的和香港本地人保險市場的增長速度。
大家都是買什么保險呢
保險的種類很多,特別由于香港市場競爭激烈,保險公司更加能提供多樣性的產品,從而惠及消費者。從宏觀層面觀察的話,內地居民偏愛的險種集中在“個人壽險及年金”和“其他個人業務”(主要是重大疾病和高端醫療保險);微觀去看,不同消費人群的目標截然不同。
由于香港保險業發達,香港居民的投保意識也非常強,香港人一個人常常有多份保單,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也會購買不同類型的保險產品。而內地居民去香港購買的保單往往是第一份或是第二份,需求完全不一樣,所以盲目跟隨并不合適。
年輕人和父母分別在買什么
剛畢業出來的年輕人,由于預算有限,很多時候優先考慮的是自身的保障問題。同時,重大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趁著年紀小,身體沒什么大毛病,給自己準備一份終身的重疾保障,轉移患病的財務風險,是必須的。
父母方面呢,孩子的教育基金和自己的退休金籌劃是重中之重。現在養育一個小孩的費用越來越高。喝的是進口奶粉,用的高級紙尿褲,報讀各種幼兒興趣班,雇傭保姆、清潔阿姨,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孩子婚禮要父母贊助,孩子所需要購買的很多東西都要父母支持。
所以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以后享受更好的生活和教育,在小孩很小的時候,甚至剛出生,就開始為未來的教育金籌劃。因為目前大多都是一孩家庭,供養父母的壓力是非常大的,以雙方都是一孩家庭為例,一對夫婦要養育四位老人,老人身體難免有點小毛病,或者還要雇個保姆照顧老人家,每個月15000元的生活費支出少不了。
偶爾進出醫院,雖然有醫保,但報銷金額和用藥都有限制,每次就上萬元免不了。有鑒于此,很多父母會開始為自己籌劃退休金,就是不希望讓自己成為孩子的負擔,甚至可以幫上孩子一把。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