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住院,最讓家庭備受煎熬的莫過于高額的醫療費用。相比重大疾病保險,住院津貼保險更有針對性。那么如何選擇最合適的住院津貼險呢?
住院津貼保險的選擇
商業保險中,針對醫療風險缺口的補充有很多種,即重大疾病保險、費用補償保險和住院津貼保險等。
費用補償型保險的主要責任是補償全年醫保未報銷部分。對于很多大中城市的人來說,他們所居住地方的醫保責任一般都比較充足,比如北京——住院費用可以報銷70%以上,還有一張北京銀行的存折累計個人賬戶。而實際上,醫保不報銷的部分對大部分人來說,壓力不大。所以費用補償型保險的保險責任對于擁有國家醫保的人來說,比較尷尬。
重大疾病保險、住院津貼保險都是當前個人補充醫療風險缺口的最有效方法。而與重大疾病保險相比,住院津貼保險的特點是:給付金額隨患者的住院時間而變化,對疾病帶來的損失補償更有針對性。也正因如此,住院津貼保險的費率一般也比較低廉,是一類“性價比”很高、尋常百姓買得起的險種。
津貼型住院和報銷型住院有何不同
一種稱為費用報銷型,是以補償住院醫療費用、補充社保保險金為目的的保險。另一種叫做津貼型住院險,是對住院期間無法正常工作所帶來的經濟損失予以彌補的產品。正是由于兩者出發點各異,所以在賠償的方式、依據上也就完全不同了。
費用報銷型產品設有一個報銷比例,一般分社保內費用和社保外費用兩部分,因為實行的是補償原則,需要和社會醫療保險、其它商業醫療保險及福利報銷待遇綜合理賠,不能超過被保險人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總數。
在費用報銷型醫療險中,對于醫保目錄內外的用藥、醫療器械使用范圍和賠償比例,有的會注明不同的賠償比例,比如分為社保內費用的90%,社保外費用的70%等等。
而津貼型住院險不需要看被保險人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是多少,只要被保險人住院,就會給他一筆每天定額的津貼。不過,各家保險公司會對不同產品設立相應的免賠天數,有的是三天,也有的是五天,實際住院天數減去免賠天數后才是保險公司需要給付保險金的天數,因此,免賠天數越短對被保險人來說越有利。另外,保險公司還會規定一個津貼總額,一般用理賠天數來控制的,諸如一次住院最多理賠180天。這一標準當然越長越好。
需要強調的是,被保險人在申請醫療險理賠時還應了解自己是否已經度過觀察期(也稱等待期),如果尚在觀察期內,那么保險公司將不予理賠。觀察期一般在30天、60天、90天不等,視不同產品而異。觀察期越短,投保后就越快進入保障期間。
同時,上述兩類產品在投保時均需要投保人誠實填寫身體狀況,一旦在合同有效期且合同成立2年內,保險公司發現投保人沒有履行最大誠信原則,很可能會被解除合同,喪失醫療保障權益。
四招搞定住院津貼保險
1. 關注保障范圍。引發住院的原因主要包括意外和疾病,這兩種原因在住院津貼保險的保險責任中都要包括,否則這款保險對風險的覆蓋就不夠全面。
2. 關注保障期間。很多住院津貼保險的保障期限較短,滿期后提供續保。因此,建議選擇保障期限較長或者可以保證續保的產品。
3. 充分了解給付天數和免賠天數。對于被保險人而言,自然是給付天數越多越好,免賠天數越少越好,應進行充分比較。
4. 關注保險費返還方式。住院津貼包括消費型和返還型,前者費用低廉,但產品不再享受其他理財功能;后者除住院津貼外,還附加了中長期的穩健收益、資產保值功能,產品內涵更加豐富。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