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天開始,孩子的一生將永遠牽動著父母的心。如何給予孩子最好的保護成為家長們一直追求的事情。除了父母的保護,近來保險推出的新產品兒童保險為眾多家長解決了難題。那么您了解兒童保險嗎?面對眾多保險您知道從何下手嗎?小編將為您介紹兒童保險的分類及介紹,教您不花冤枉錢正確為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提供保障。
除非你的孩子是童星,是你的家庭經濟來源,否則沒有必要一定要為孩子買壽險,更沒有必要為孩子買終身壽險。對于孩子來說,意外傷害和醫療保險才是實惠有效的保障。
怎樣理性選購兒童保險
“0歲,是投保最多的單個年齡段。所以,投保要趁早。”近日,有一家合資壽險公司在其官方微博上這樣寫道,引起不少業內人士的熱烈討論,而且大多是反對聲。
的確,在怎么給孩子買保險的問題上,普通大眾還存在不少認識誤區,甚至連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也易出錯。
兒童一般不需要壽險
業內有這樣一句諍言:“除非你的孩子是秀蘭•鄧波兒這樣的好萊塢天才童星,否則無需給孩子買人壽保險,至少不應該把壽險作為兒童投保的主要險種。”這幾乎是所有理財專家給年輕父母提出的意見。為什么呢?
我們首先要清楚一件事情:我們為什么需要人壽保險?普通壽險的承保事故是死亡,而保障對象則是維持家庭生計的人(一般稱為家庭支柱,Breadwinner)。因為當家庭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不幸身故時,依賴其生活、受教育的家屬會面臨經濟上的困難,如果事先安排了保險,家屬生活的問題便能獲得解決,這就是保險保障的最主要功能,也是人壽保險的初衷。
盡管我們非常肯定孩子對于一個家庭的價值,但從技術和經濟角度上講,他們是家長的負擔,而不是需要上保險的財產和人物。作為家長來說,你大概不會指望靠你孩子的收入來保證家中的一日三餐,除非那孩子是終日上舞臺表演的童星。失去了孩子,家長最大的痛苦和打擊來自精神層面,而非經濟上的。保險保障的是家庭經濟和財務風險,所以為孩子買壽險并不是太有作用。
而且,家長務必做到先給自己上好基本保障,再給孩子考慮保險,因為家長才是孩子的經濟支柱。
少兒壽險保額有限制
何況,少兒的壽險保額是有限額的,目的是為了盡可能規避道德風險的發生。如果給孩子投保很多壽險,保費其實是有所浪費了,最終身故賠償最高不能超過國家規定的限額。
“道德風險”是指投保人為騙取保金,故意制造事故或者坐視事態擴大而不制止。由于未成年人群的自我保護能力非常薄弱,若允許他人(包括父母)投保以兒童死亡為給付要件的人壽保險,尤其是高額保險,容易引發道德危險,也就是投保者為了獲得保險金而傷害兒童。保額越高,孩子受到的潛在威脅越高。因此,世界各國對兒童保險的保額都設有不同程度的限制。
我國也不例外,根據《保險法》的規定,未成年人死亡保險(壽險)承保限額最高10萬元。也就是說,父母要給孩子買保險,不論你投保了多少保額,一旦孩子不幸去世,最多能賠到10萬元。在目前兒童保險產品設計上多以壽險為主險的情況下,父母根本沒有必要為孩子“每家保險公司最好的險種都買一份”,這完全是浪費家庭資產。
不必給孩子保到60歲、80歲
有很多家長,愛子心切,希望早早就給孩子準備好未來成年后的保險,這其實是不可取的。
吳女士給自己年僅1歲的寶寶購買了一款成長型保險,每年保費約3000元,15~17歲每年返1500元,18~20歲每年返6000元,25歲時返還15000元,60歲再返還15000元。
這類“3歲保60歲”的案例,并不罕見。由于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少兒險種設計的保障期限拉長,出現了兒童險保終身,或是兒童險里面涵蓋未來養老保險責任的情況,其實這樣的“搶早”既不劃算,更沒有多大意義。
由于通貨膨脹因素的存在,今天為孩子投保五六十年后可返還10萬元甚至更低額度的滿期保險金的保險產品,幾十年后,這筆錢的購買力在人們的生活中,很可能只是杯水車薪。
涵蓋了終身壽險責任,或是60歲返還部分或全部保險費,或是養老保險責任的少兒保險產品,其費率通常遠高于僅僅提供孩子在25歲以前進行教育金和成長金給付的同類保險產品,而且如果產品設計為幾十年后還可以獲得一筆滿期給付金,那么肯定會攤薄孩子所能獲得的教育金金額,不利于實現通過買這類保險為孩子積累教育金的真正目的。
而且,隨著孩子的成年,他們在經濟上會逐漸獨立,大部分人還會組建自己的家庭,并又自己需要撫養的后代。再考慮上社會經濟變化發展的因素,孩子們未來一生需要的保障額度和保險種類將會不斷變化,因此父母們沒必要為孩子們預先做一輩子的保險規劃。孩子成年以后的保險,就交給他們自己去安排吧!
儲蓄險并非越早投保越劃算
還有很多人還以為“給孩子投保儲蓄類險種,越早投保越劃算。”
上海的魏女士最近就急著為2歲的兒子投保一款少兒教育金保險,每年繳保費5150元,繳費至兒子18周歲。投保后,兒子在18歲時可獲得3萬元的成才保險金,22歲可獲得3萬元的立業險金,25歲可獲得4萬元的安家保險金,若兒子25歲或之前不幸身故,家人可以領取一定的身故保險金。
魏女士這么積極地為兒子投保的一大原因是,對比費率表之后,魏女士發現兒子每長大一歲,保費就會增加不少,好像是越早投保越便宜。像自己看中的這款少兒險,要是等到兒子3歲時再投保,每年要繳保費5570元,每年多繳420元,繳至18歲,總保費要多支出1570元(5570×16-5150×17);而如果自己等到兒子4歲時再投保,每年要繳保費6040元,每年多繳890元,繳至18歲,總保費支出要多3050元(6040×15-5150×17)。
乍一看,每晚一歲投保,費率就漲了好幾百元,但因為繳費期限縮短了,如果晚一年或晚兩年投保,總保費只是稍微多出一點點而已。
其實,魏女士沒有注意到的是,盡管孩子越小投保,總保費的絕對支出總值越便宜,但考慮到保費的時間成本,卻并非越早投保越劃算。
假設孩子在25歲以內都是健康存活,不涉及到身故賠償金的領取,那么魏女士選擇2歲投保、3歲投保或4歲投保,實際的內部收益率分別為1.45%、1.33%和1.21%,差距顯然非常微小,大約為0.12%。而每早投保一年,提早投入的每筆保費如果先做一年或兩年的投資,所能得到的回報部分足可以抵消總的保費支出差額,這里面有一個機會成本的問題,因此并不能表明早投保有多劃算。
換個角度來說,保險精算師在設計少兒教育金險(儲蓄型)產品時,每個年齡需要多少保費,都已經是綜合考量了每個年齡的死亡率、性別、教育金返還時間和數額等各項因素的,不大可能出現“哪個年齡投保就特別劃算”這樣的事情。之所以每個年齡投保價格都有所差異,體現的只是不同年齡的各種保險因子不同,而非報酬率差異有多大。
孩子最需醫療及傷害險
其實,家長最需要給孩子投保的險種,應該是意外傷害類和醫療類的保險。
我們可以看到,一般父母幫子女買保險多會選保障型和儲蓄型。最典型的儲蓄還本型就是子女教育金保險。而保障型規劃,例如意外險、醫療險、重大疾病保險等,是為了應對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容易發生的意外傷害、惡性腫瘤、肺炎等風險。這些險種保費便宜,保障功能強,應該優先考慮為孩子規劃投保。
還要提醒一點,家長們千萬不要忽視自己單位給予的補充福利計劃,將自己的子女也納入團體保障計劃中。在計劃經濟時代和上個世紀90年代,兒童的醫療費用多為父母的單位各負擔50%,但隨著醫療改革的進行,“公費醫療”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因此現在的家長們應該多為自己和孩子爭取商業團體醫療和意外傷害保障福利,減輕自己的經濟壓力,也能讓孩子享受到商業保險中通常無法單獨投保的門急診費用保障。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