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航空透露,春秋航空延誤險于4月1日在官網悄悄發售,僅6日,購買者已達1.2萬,占該時段網購機票總人數的15%。據統計,200元的航班延誤險已經賠付5400元,300元航班取消險已經賠付2700元,共有36位旅客受益。大眾保險則透露,10日來,該公司已為144位春秋航空旅客支付賠償,但是賠付金額因為來不及統計尚不清楚。
春秋航空和大眾保險都表示,旅客集體稱贊這款春秋航空延誤險產品具有購買方便、賠付方便的優點。
每年20%航班不正常
中國民航局多次宣布,航班正點率保持在80%以上,在國際上屬于中上等水平。其中,2008年為82.65%,2009年為81.9%,2010年為75.5%。即每年約有20%的航班不正常。
東航官網的“航班延誤時的責任”條款稱,由于機務維護、航班調配、商務、機組等原因,造成航班延誤或取消,東航將向旅客提供航班動態信息、安排餐食或住宿等服務。由于天氣、突發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檢以及旅客等非承運人原因造成航班延誤或取消,東航可向旅客提供航班動態信息,協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費用由旅客自理。東航并未明示具體金額及辦理的詳細流程。
春秋航空延誤險并非新事物 知曉率仍不高
事實上,春秋航空延誤險并非“新生事物”。早在兩年前,東航就曾推出過航班延誤險,多家保險公司也都有相應的險種在各大航空公司網站上發售。某知名保險公司就曾推出航班延誤險承諾,明確航班延誤4小時及以上賠償400元/次。
而除了傳統的航空公司、保險公司外,銀行、網站等也在近年紛紛加入賠付行列:某大型購物網站保險頻道今年年初宣布推出“春秋航空延誤險”,明確如果消費者計劃搭乘的航班延誤而且實際到達時間延遲超過2個小時,即可獲200元賠償金;也有不少銀行的航空聯名信用卡,可為乘客提供每次200-1000元的延誤賠償。
盡管如此,超九成市民坦言,根本沒有聽說過這一險種,也不會考慮購買。
“我只知道延誤的話航空公司可能會給補償。”市民顧先生表示,即便知道有了這樣的保險,購買前也會三思,“如果和航空公司的條款差不多,堅決不會買。”
在市民金先生看來買這個保險意義不大,“如果趕著辦急事,賠400元也彌補不了損失,況且飛機延誤,乘客通常都不是為了爭幾十塊幾百塊的補償金,而是要討一個說法,希望航空公司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以及做出妥善的處置。”
此外,不少受訪市民都表示,賠付的范疇是非乘客原因導致的延誤,但保險卻要乘客自己掏錢買,“有點難以接受。”
保險賠付延誤有積極意義 可在航空公司投保
“其實,按照相關規定以及業內公認的做法,即便不購買延誤險,由于航空公司的原因造成航班延誤,只要超過4個小時,消費者也可進行索賠。”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劉春泉指出,盡管如此,由于航班延誤4小時以內的賠償規定尚不明確、業內規定缺乏法律約束效力等原因,乘客索賠時往往會遇到扯皮,甚至發生類似極端情況。
也因此,劉春泉指出,通過春秋航空延誤險理賠減少航班延誤引發的乘客和航空公司之間的糾紛,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這是一個比較良性的發展方向,通過走市場化的路子,消解旅客在航班延誤時對航空公司的一些不滿。”在劉春泉看來,把賠償市場化、商業化,由保險公司通過理賠方式支付,如果運作得當的話,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途徑。
“然而,現在的問題在于,對于旅客需要自行承擔投保費用的現狀,很多人確實是難以接受。”劉春泉據此建議,類似的航班延誤險能否由航空公司來承擔,“這樣一旦航班發生延誤,需要賠付,航空公司可以通過保險公司走理賠途徑;保險公司為了控制賠付比例,反過來也會督促航空公司加強管理,減少延誤。”
此外,劉春泉也指出,為了避免在理賠過程中一些不必要的糾紛,建議在大型機場成立一個包括空管、航企、機場以及消費者等多方參與的第三方機構,對航班延誤的責任進行認定,“在延誤發生后,向有關方面核實下延誤原因究竟是什么,判斷是否該賠付,減少相應的糾紛。”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