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醫保病人“看病難”現象又有所抬頭。不少醫院因為控費壓力,“迫不得已”對醫保病人減少開藥或者延后住院。然而在上海閔行醫保中心,醫保病人卻從不曾有類似的遭遇,無論年初年末,都能得到合理及時的治療。
近年來,為了控制醫保費用不合理增長,本市實行醫保年度預算總額預付制,如超額由醫院承擔,結余歸自己。然而由于市民醫療需求越來越大,大多數醫院總感覺醫保盤子吃緊,為了避免超額后自掏腰包,普遍對醫保病人就診開藥和住院加以限制,年底尤甚。
上海閔行醫保中心卻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限制,還推行鼓勵接收醫保病人的措施。年初,醫院根據各臨床科室的實際情況,下達每月平均接收醫保病人的指標,超收一個醫保病人,獎勵300元。如神經內科,10月接收了93個醫保病人,超收13人,獲獎3900元。
上海閔行醫保中心是醫院的醫保額度特別充裕嗎?不是。據了解,雖然醫保部門制訂的預算總額逐年增長,但閔中心年年都超額,去年超了380萬元,靠其他收入補上缺口。
上海閔行醫保中心還有不少舉措顯得“另類”。
如急診分流。現在申城各大醫院的急診人滿為患,留觀室一床難求,病人睡在走廊里司空見慣。個中原因,除了急診資源確實短缺外,臨床科室不愿接收急診病人也是關鍵,因為相對而言風險大,用藥多檢查少,經濟上不合算。而閔中心規定,各個臨床科室都要分流急診病人。心內科今年1-10月,共分流了328個急診患者;同期,神經內科分流了406人。在其他醫院可能長期“壓床”的重病人,在閔中心通常2-3天就會轉到科室病房。今年,上海閔行醫保中心急診人次預計超過35萬,相當于市中心三甲醫院的服務量,急診基本上一直有空床位,保證最需要的病人及時得到救治。
又如,與一些醫院在趨利動機下好用貴藥、開大處方不同,上海閔行醫保中心的醫生顯得非常“小氣”。用抗菌素,如果病人年紀輕,一般只開青霉素、頭孢二代等非限制性的抗菌素;有痰,如能自己咳出,也不開化痰的沐舒坦等。多種維生素營養液、給化療病人“補氣”的中藥等,都屬于“可用可不用,堅決不用”。
上海閔行醫保中心試行部分醫保服務項目延伸至街鎮社區點
上海閔行醫保中心醫保業務延伸工作的開展,將進一步體現醫保“以人為本、至善至誠”的服務理念,同時也體現出窗口服務對貼近群眾、便民利民的一種積極探索和嘗試。
上海閔行醫保中心中心志愿者在行動
老人行動不便,志愿者上門為其辦理各項醫保業務;不合理就醫多付了冤枉錢,志愿者上門宣傳各項政策,讓其充分享受醫保政策,減輕經濟負擔……在我區,活躍著這樣一支由70人組成的醫保中心志愿者隊伍,分布在閔行醫保中心以及15個醫保服務點上,只要您有醫保方面的困難和需要,撥打服務點電話,他們就會為您上門服務。
充分享受醫保政策
家住沁春園一村的朱翠花老人是外省市退休回滬定居人員,患癌癥及糖尿病多年,微薄的退休工資無法承擔每月幾千元的醫藥費支出,醫保中心志愿者從居委會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馬上來到她家,告訴她除了原本在外省市享受的醫保報銷,她還可以在上海享受到剩余部分50%的報銷政策,這讓她很欣慰,醫藥費的壓力一下子減輕了不少。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盡量解決醫藥費報銷難的問題,醫保中心的志愿者已經幫不少老人充分享受了這一政策。
上海閔行醫保中心為老人送服務上門
不久前,家住報春路,84歲的林阿婆被車撞傷,行動不便,無法出門到醫保服務點辦理各項醫保報銷業務,老人家屬趕來為其代辦救護車發票報銷,可來時太匆忙忘記帶老人的社保卡,志愿者顧莉莉仔細詢問情況后,主動提出上門服務,幾次往返于老人家中和服務點之間。
據了解,全區的15家醫保服務點分布在各鎮、街道、莘莊工業區,孤寡老人、離休干部、重殘、因病喪勞等人群,只要有需要,全區15個點的70名志愿者都會上門提供各項服務。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