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保險業在促進經濟發展和保障社會穩定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隨著人們保險意識的增強,保險業的發展也在不斷提高。
回顧過去10年,我國保險業行業規模、市場結構、監管水平、服務質量實現了大發展、大繁榮、大進步和大提升,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一個縮影。10年來,全國保費收入年均增長18.7%,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新興保險大國,保險業在國內外金融保險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提高。截至目前,保險公司法人機構162家,比2002年增加123家;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6.9萬億元,是2002年的10倍。
保險業的發展 推動保險業在金融體系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就要把保險行業放在金融市場發展背景下統籌謀劃。保險業要在推動多層次金融體系建設中有所作為,通過增強行業自身的發展實力,提升保險資產在金融資產中的比重;通過保險資金運用建立社會融資機制,在完善現代金融體系中發揮作用。保險業要堅持建立多層次的現代保險市場體系,不斷提高保險市場發展質量和效益,使之在完善現代金融體系中發揮作用,優化金融結構,提高金融體系運行的協調性和穩健性。
推動保險業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就要把保險行業放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統籌謀劃。保險業要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中找準定位,主動參與社會保障體系改革,根據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需要,大力發展商業養老、健康保險等業務,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中提供支撐,更好地發揮保險業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保險業的發展 保險業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從實際出發,找到一條既適合自己國情、又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保險業發展道路。
一是從“硬實力”和“軟實力”建設兩方面著手,科學制定東、中、西部保險市場協調發展戰略,有效解決區域保險市場發展平衡問題;從滿足不同經濟成份和個人保險消費需求出發,優化保險產品結構,不斷提高保險供給的能力和水平;從行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要求出發,處理好速度、規模、質量和效益的關系。通過這些工作,提升發展質量,改善行業形象,重塑保險業在消費者中的信心,凈化保險業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社會基礎。
二是要注重利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利用好內外部兩種資源。經濟全球化客觀上造成了世界各國市場相互依存性增強與國內市場穩定性削弱的局面,國際市場的競爭將深入地與國內市場的競爭結合在一起。加快保險發展方式轉變,就是要把“引進來”與“走出去”結合起來,從服務實體經濟走出去出發,盡快制定“走出去”戰略,邁進國際保險市場,創造條件適時在全球配置保險資產;要加強對國際保險監管規則的學習和研究,積極參與國際保險監管合作,提升我國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為保險業“走出去”爭取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是要注重市場開發與培育保險資源相結合。在不斷拓展業務規模、優化市場主體結構的同時,明確把握保險為經濟社會服務、保險業轉型必須配套經濟社會轉型的終極理念,以服務客戶為中心,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著力在破解保險行業服務經濟社會改革創新難題上下功夫,鼓勵行業圍繞政府中心工作、區域經濟特點、居民消費習慣等,為防災防損、環境保護、科技創新、金融服務等實體經濟領域的發展提供必要服務和保障,支持行業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保險業的發展 個性化服務的前景
個性化服務不只是一段時期市場競爭的結果,而且會成為保險業發展的趨勢。個性化服務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將是持久的,而且會成為未來保險行業競爭的“利器”,誰用好了個性化服務,誰就能在未來的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之所以說個性化服務會成為大勢所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競爭的結果。例如陽光保險推出的車險“閃賠”服務新標準,就大大提高了車險行業的服務“門檻”。那么,其他保險公司該怎么辦?在保險市場激烈競爭的今天,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其他保險公司也必然要適應市場的新趨勢,緊隨其后,開發出更多利民、便民的個性化服務。
第二,推進服務的必然選擇。保險公司優化服務經歷了改善服務態度、理順服務流程等過程后,進入了個性化服務時代,這是服務質量不斷提升的必然結果,也是個性化時代的客觀要求。例如,網上投保新方式的推廣就是因為網絡的普及程度迅速提升。目前,我國網民數量已經接近5億,而汽車保有量則超過了1億輛。于是,網上車輛保險投保服務就成為有車一族的專享服務。而且,放眼全球,很多行業都把個性化服務當作制勝的關鍵,并且有許多成功的案例。所以,個性化服務是保險業提升服務的必由之路。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