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和大家息息相關,維護基金安全人人有責,然而社會上仍有個人和機構妄圖“鉆空子”,通過欺騙的方式套取社保基金,下面為大家普及各類“騙保”手段和案例,共同的基金讓我們一起來監督。
一、騙保:
1.通過出具偽造、虛假疾病診斷證明、檢查(化驗)報告、病歷、處方、醫療費票據等方式,騙取或協助他人騙取工傷保險基金;
2.通過虛假住院、掛床住院、誘導住院、過度檢查、過度治療、過度用藥、無指征檢查(治療) 、虛假診斷等方式騙取工傷保險基金;
3.通過超范圍開展康復治療活動、未經許可開展康復治療活動、無執業資質開展康復治療活動等方式騙取工傷保險基金;
4.通過亂收費、多收費、串換藥品、串換檢查(診療)項目、搭車收費、搭車檢查等方式騙取工傷保險基金;
5.通過出具虛假《交通事故認定書》、虛構勞動關系或提供虛假證明等,騙取或協助他人騙取工傷保險基金;
6.其他欺詐騙取或協助他人欺詐騙取工傷保險基金的行為。
二、冒名頂替領取工傷保險案例:
某市一從事生產加工類企業職工劉某在工作中不慎發生工傷,由于職工本人未參保,按照規定應由企業承擔劉某的工傷保險待遇。該企業為轉嫁成本,弄虛作假,用已參保的趙某頂替劉某,向工傷行政部門申請工傷認定,享受了工傷待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門接到舉報后立刻開展調查,依法依規責令該企業限期整改,立即退還違法所得的7855元工傷保險金,并處以15710元的罰款。
三、定點醫療機構套取工傷保險基金案例:
某市在一次工傷基金使用情況聯合檢查過程中,發現某工傷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存在用藥或檢查無指征現象,涉及7.8萬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立刻給予約談,責令其三個月內完成整改,整改期間暫停直接結算,全市通報批評。
四、工傷輔助機構套取基金案例:
某市在對全市工傷輔助器具協議單位的檢查中,發現其截癱支具采購、出入庫情況與經辦機構的報銷數量、留存的檔案不符,存在騙保行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發現問題后責令其限期整改,加強對協議機構的監管力度,并對工傷輔助器具申請流程、配置、鑒定和交付環節加強審核。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