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醫院改革,能否從社區醫生的服務方式入手?養老院能否納入醫保范疇?今天上午和昨天下午,上海市人大召開部分人大座談會,代表們紛紛聚焦社會熱點。
在很多社區醫院里,還有不少老年人通過各種方法占著床位不挪窩,因為家中沒人照顧,又可以用醫保。導致徐匯雖然有一千多個社區病床,依然供不應求。 “能否把部分以護理為主的養老院納入醫保?減少這些狀況的出現? ”
市人大代表、徐匯區衛生局局長劉詩強的觀點得到市人大僑民宗委、外事委主任委員張麗麗代表的認同,她說,上海老齡人口全國最高,目前養老問題既是熱點,也是難點問題。一方面是養老院不能拉醫保,其內部的醫療專業職稱人數不達標;另一方面,用來治療的一些醫院病床,卻長期被一些老人霸占著。
養老院不歡迎失智失能的老人,老人在家,又很難找到合適的護理人員。護理人員缺口很大,國家只給每小時10元的護理費。 “能否將養老院跟醫療機構打通,讓一些醫療機構進駐到這里,老人可以在養老院打針,然后打通養老院的醫保? ”張麗麗還說,上海應盡快加強護理員隊伍建設。提高護理費。 “可以嘗試實行護理員工制,從中專、技校中培養護理員。 ”
“社區醫院還是公共衛生的基石,但目前卻存在大工作量和工作人員缺乏的突出矛盾。 ”劉詩強說,在人員問題一時無法解決的情況下,目前社區醫院的大量效門診量浪費了不少人力,隨便一個醫生的門診量都很高,而這些門診量很多都是純粹開藥。
“假如醫生可以給慢性病患者一下開個15-20天的藥,人力就有望大大解放。可以騰出時間來做其他。 ”劉詩強說,醫院卻不敢輕易地提出這個問題。因為門診人次目前作為服務量標準,還是效益指標,門診量大,說明醫院服務質量好。大門診量中,如果將每方的藥費降低一些,如去年13元,今年12元,則說明醫院今年的門診費用還降低了,不僅效益好,醫院還對病人負責。政府給醫院的預付醫保資金也以此為標準,你這邊擅自先改革了,預付醫保資金很可能就降低了。
劉詩強說,社區醫院應逐漸從大門診量中解放出來,從僅會開藥,轉向對基本慢性病醫療的監督控制,即對病人服藥效果的主動干預。 “假如糖尿病人不吃藥,這個社區醫生就有責任,這樣人們就能真正從社區醫生那里獲得應有的醫療服務。社區醫生的服務也會逐漸獲得認同。 ”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