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目中,郎教授舉了一個保險類似傳銷的例子:某家中資公司,招了一個全無經驗的推銷員,他的傭金是一個月880元的話,他的上一級主管可以分得2045元,如果找一個績優業務員,如果每個月賺4000元,他的上線能賺到5340元,再上線能賺16860元……
郎咸平在節目中“保險就是搞傳銷”的言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保險行業人士的熱烈討論。作為《人人都該買保險》的作者、東方華爾總裁劉彥斌隨即發布近百條微博,為保險正名。
支持郎咸平觀點的以保險消費者,尤其是受到銷售誤導的保險消費者為主,也有網友從保險賠付率的角度來支持郎咸平的觀點,如網友“xuchuang520”表示:“2011年中國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14339億元,原保險賠付支出3929億元,業務及管理費1882億元。調查近14年的數據幾乎都在30%以下的賠付率,這不是暴利是什么?”
而支持劉彥斌觀點的則以保險從業人士為主,強調保險產品的必要性。對于郎咸平所舉的例子,也有網友提出了質疑:“你研究的是哪間保險公司?如果真的有主管跟下級傭金提成這么高的一家保險公司,我馬上跳槽……”
記者昨日采訪部分保險人士,在這些專業人士看來,劉郎之爭,論述的其實并不是一回事,“郎咸平主要是從保險的不正當銷售以及目前金字塔式的傭金結構來否定保險業的,而劉彥斌的言論更多是從保險產品本身的保障功能出發得出的結論。此外,一些業內人士還認為,目前社會上對保險業存在一定的偏見。不過,保險業自身也需要反思,保險營銷體制改革也迫在眉睫。
“我們更應該關心保險產品是否起到了應有的保障作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教授庹國柱表示,“目前的保險營銷制度存在問題,但保險和傳銷存在本質區別。傳銷產品中含有虛假成分,而保險則是實實在在的商品。”
“保險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對營銷員采用的是傭薪制,也就造成了營銷員隊伍的流動性和素質普遍不高。這一復雜的用工制度需要改變,但也需要時間。”庹國柱說,“但如果所有的營銷員都成為正式員工,那也會對保險公司造成巨大的經營壓力。”
此外,庹國柱還表示,像“郎劉大戰”這樣的爭論有益于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這可以讓大家更多思考如何讓保險業更健康地成長”。
據了解,我國的個人保險營銷制度于1992年引入,目前已是壽險公司首選的銷售渠道和核心競爭力。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保險營銷員數量已達335.7萬人。事實上,對于目前保險公司普遍采取以增員獎勵和血緣保護為激勵手段的多層級組織發展模式,監管部門早已指出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早在2009年,在中國保監會的《關于改革完善保險營銷體制機制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中,就指出了保險營銷體制改革的必要性。該《征求意見稿》明確指出,當時的“保險營銷機制本身也具有明顯的內在違法性特征”。具體來看,保險公司普遍采取以增員獎勵和血緣保護為激勵手段的多層級組織發展模式,這與《禁止傳銷條例》規定的非法傳銷十分相似。保險營銷機制(業界俗稱的基本法)中“招募式”的增員機制,“級差式”的團隊層級管理模式(少則七八級,多達十幾級)、根據“級差”和“血緣關系遠近”復式計酬等方面,與工商部門認定傳銷的 “介紹加入”、“組成網絡”和“復式計酬”等三個要件,基本沒有區別。因此,保險營銷模式一旦被不法分子非法利用,極易蛻變為非法傳銷活動。
事實上,自2008年以來,北京大潤經紀、廣東珠江經紀等保險中介公司涉嫌非法傳銷活動的問題不斷暴露,并被工商和公安部門立案查處。
今年10月8日,中國保監會發布的《關于堅定不移推進保險營銷員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強調了推進保險營銷員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明確了改革的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提出了推進改革的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并首次提出了3年、5年及長期改革目標。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