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根據相關規定,醫保建立個人賬戶主要是用于支付小病、小額或門診醫療費用,也可用于住院時支付應由個人自付的金額。而個人賬戶在當前階段更重要的作用是,增強參保職工的費用節約意識、鼓勵積累,用于防范和抵御個人患大病時,給個人自付帶來的壓力和風險。
然而,通過對醫保定點藥店的走訪,發現一些醫保定點藥店內,保健品儼然成為其主營項目,而用醫保卡刷卡購買不在醫保目錄內的產品,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支付手段。
李女士拿起一盒蟲草氨基酸,問店主用現金還是用醫保卡支付,女店員回答說:“用現金。”另一位男店員則答:“后天過來就可以用醫保卡刷卡了。”話音未落,便被女店主以眼色制止。李女士又問:“我想用醫保卡刷卡可以嗎?”這一次,女店主放松了警惕,說:“可以的,只要把刷卡消費的名稱改成醫保目錄里的藥名就可以了,不過這幾天店內的刷卡系統在升級,過幾天就可以了。”她又提出一個變通的建議:“你可以先用現金付賬,等可以用醫保卡時,我給你電話,你過來刷卡,我再把現金退還給你。”
“醫保定點藥超受利益趨動所致。”市醫保中心相關負責人認為。
面對醫療體制改革十載的其中一個成果:個人賬戶的切塊管理使個人賬戶結余率提升。而個人賬戶資金的累積,使一些商家瞄上了參保人員手中的這塊“肥肉”。而掏走這塊由個人支配的資金,自然成為了一些商家覬覦的目標。
除了藥品,還沾點邊的保健品成了一些醫藥超市設置的美麗“陷阱”。于是,通過刷卡購買非醫藥目錄的保健品成為藥商們轉移個人賬戶資金的最佳通道。一盒動輒大幾十、百余元的保健品,成了藥超最大的創利工具。
據了解,對于醫保定點藥店的規范經營,主要審批部門醫保中心建有一系列相應的制度進行約束。如在確定藥超經營資格上,申請人在獲得衛生、藥監部門批準后,將材料報到經辦機構,符合要求的才能給予認定。作為定點藥超,其從業人員還需經培訓后才能上崗。在監管上,醫保中心相關的科室會采用定期不定期的巡查。而在營業之前,相關零售單位都會與醫保中心簽訂協議,明確責任,并按照相關條款規范經營。如果有違規行為,最重的將會被取消定點資格等處罰。此外,每一個年度,醫保中心還會根據制定的定點藥店醫療服務質量進行考核,不合格者將會依則進行處罰。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