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買完百萬醫療險或者惠民保之后,都會認為以后生病住院不管花多少錢,保險公司都會給報銷。
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想法,小開提醒一下大家:
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保單,再好好看看一下條款中關于「免賠額」的內容。
這些產品并不能夠100%全額報銷所有住院治療費用。
千萬不要等住院才發現,自己買的保險「這也不賠、那也不賠」,那時只能后悔莫及。
一、什么是免賠額?
那么,到底什么是免賠額呢?
「免賠額」就是保單保障責任范圍內需要被保人自己承擔,而保險公司不予報銷的金額。
大多數百萬醫療險都會設置1萬元的免賠額,惠民保的免賠額一般是2萬,個別產品的免賠額甚至高達數十萬。
「免賠額」看起來這么不友好,保險公司為什么還會有這樣的設計呢?
千萬不要小瞧百萬醫療險這區區1萬元的免賠額。
在設置免賠額后,保險公司就能有效過濾掉發生率較高的1萬元以下的小額住院醫療。
這樣可以幫助保險公司控制保費成本,讓消費者花最少的錢,保障治療費用在1萬元以上的高額住院醫療風險,從而實現保障杠桿價值最大化。
小開以30歲的李先生為例,舉2個百萬醫療險例子,大家就能有更直觀的感受:
• 產品A:
• 產品B:
可以看到,產品B設計成0免賠后,在產品保障責任上做出了很多「犧牲」。
比如 保費貴了619.68元、不保證續保,同時閹割掉很多實用的特色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很多百萬醫療險都像產品A那樣,對特定重疾不設置免賠額。
以上種種,瞬間使產品B多花的六百多塊錢顯得非常不值。
其實,對于1萬元以內的住院醫療費用,大部分家庭都能承受。
如果一定要達到0免賠的效果,倒是 可以用產品A+小額住院醫療險的保障組合,用小額住院醫療險報銷被產品A免賠的那部分錢。
對于年輕人來說,這樣的組合,五六百塊錢就能搞定,瞬間省下兩百多塊錢。
看到這里,是不是發現自己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二、免賠額應該有多高?
不過,很多粉絲可能會有一個疑問:
醫療險是不是免賠額越高越好呢?
小開先說結論:
免賠額并不是越高越好。
在選擇產品時,還要考慮被保人的年齡、健康狀況等諸多因素。
最近兩年,很多城市的惠民保都憑借低保費、高保障打開了市場。
小開身邊就有很多朋友的父母看到惠民保的宣傳后,要把子女的百萬醫療險換成「不管花多少錢都能報」的惠民保。
其實,惠民保的本質和百萬醫療險一樣,都是住院醫療險。
最重要的是,絕大多數惠民保會設置更高一些的免賠額,同時調低報銷比例,以此來控制保費水平,實現「普惠」的目的。
小開舉一個某地惠民保的例子:
• 產品C:
接下來,我們簡單假設一個住院場景:
30歲的李先生患嚴重急性心肌梗塞出險住院。
住院期間,共產生治療費用12.5萬元,其中:
醫保內費用10萬元,經醫保報銷6.5萬元,自費3.5萬元;
醫保外費用2.5萬元,醫保不予報銷,該部分費用全部自費。
合計自費6萬元。
如果買了產品A,因為嚴重急性心肌梗塞屬于該產品定義的特定重大疾病,所以保險公司會全額報銷自費的6萬元。
產品B不設置免賠額,也會全額報銷6萬元的自費費用。
我們再來算算產品C的報銷情況:
(3.5-2)*80%+(2.5-2)*80%=1.6
即 報銷了1.6萬元。
對于一場花了12.5萬的大病,患者自費總費用高達6萬元:
兩款百萬醫療險都可以全額報銷自費費用;
但選擇了惠民保的話,患者卻只能報銷1.6萬元,剩下的4.4萬元都要自己掏腰包。
然而對于李先生來說,產品C只比產品A便宜了17元。
為了便宜這17塊錢,就要損失4.4萬元,可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三、最后的話
不同產品之間,免賠額和保費的差異會很大,大家理性看待即可。
對于年輕人,小開還是建議買有免賠額的百萬醫療險,其保費和惠民保相差無幾,但保障卻十分全面。
在選擇產品時,除了免賠額,可以把關注重點放在保證續保期限、特定疾病保障、特藥保障等實用保障責任上。
對于無法正常投保百萬醫療險的人群,以及投保百萬醫療險保費過高的中老年人群,小開才建議選擇惠民保。
雖然惠民保的免賠額較高,但至少它保費便宜,而且也能發揮一定的風險保障作用。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