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朋友會有這樣的困惑:平時身體好好的,怎么一體檢,就查出婦科病了。
「宮頸糜爛」
糜爛字樣,讓不少人禁不住就往壞了想……
? 宮頸糜爛,是不是宮頸有炎癥了?
? 確診宮頸糜爛,是不是距離宮頸癌不遠了?
真的有這么可怕嗎?
近期,丁香醫生在微博發起相關話題:#宮頸糜爛仍在被過度治療#,讓更多女性知道,宮頸糜爛不是病!
原來,那些被診斷出的「宮頸糜爛」,很可能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用來掙錢的手段!
一、所謂的「宮頸糜爛」,實際可能只是一場治療騙局
「宮頸糜爛」這個詞,聽上去是不是就很有畫面感?
有些人甚至會把它和私生活混亂聯想在一起,讓女性自我懷疑,甚至感到羞恥:「真的是這樣嗎?我什么都沒做,為什么會宮頸糜爛呢?」
一些不合規機構或者無良醫生甚至以此來嚇唬患者。
可以說這些年來,被「宮頸糜爛」誤導的中國女性不在少數。
隨便在網上搜一下,就能找到下圖這樣的話術,將根本不是病的宮頸糜爛渲染成婦科常見病。
騙子無處不在,會偽裝成權專家、貼心大姐、被治好的患者……潛伏在各個社交平臺上。
而那些沒有醫學常識、拿著「宮頸糜爛」報告的姑娘們,這時候就很容易聽信謠言或者被有心人士引導,盲目治療,花了大把錢不說還傷了身體。
小開的表姐,就是一位「宮頸糜爛治療騙局」的受害者:
幾年前,在一次正常體檢中,醫生告知她宮頸糜爛和宮頸二度肥大,并說明了糜爛和肥大的危害性。
接下來,醫生告知做手術可以解決糜爛和肥大,聽到這里,表姐心想為了防止以后有更糟糕的情況發生,就答應手術。
雖然術后結果總體比較滿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表姐明顯感到,在生理周期時,身體總會因當初手術后有一些負面的影響。
二、宮頸糜爛不是病,那它是什么?
所謂的「宮頸糜爛」并非是真正的糜爛,而是指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宮頸管內扣柱狀上皮外移至宮頸管外口,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
(圖源:百度健康醫典)
「宮頸糜爛」這個名詞,在2008年出版的第7版《婦產科學》教材已經正式取消了,以「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生理現象代替。
現在之所以還能聽見這樣的描述,只不過是醫護人員的習慣性叫法。
而且姑娘們自己也要清楚,宮頸糜爛不是慢性宮頸炎的表現,更不會直接導致宮頸癌,宮頸癌的發生大多與HPV感染有關,和宮頸糜爛并沒有必然的聯系。
宮頸糜爛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一般生理性的宮頸糜爛與體內激素水平有關,如果沒有特殊癥狀,是不需要治療的。
不過,「宮頸糜爛」的這種表現不一定就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也可能是慢性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或肉眼無法識別的早期宮頸癌,這就是病理性的問題了。
三、檢查出「宮頸糜爛」,應該怎么做?
如今,「宮頸糜爛」這個名詞所代表的只是一種癥狀,前提都要先確認是生理現象,還是病理性改變。
這就好比一個人嗓子痛,可能是空氣干燥或口渴導致的,也有可能是炎癥引起的。
如果是病理性改變,需要做TCT(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HPV(人乳頭瘤病毒篩查)來進行進一步篩檢;例如陰道鏡檢查、病理活檢等。
檢查均沒有問題的,則可以隨訪,每年進行一次TCT+HPV的聯合篩查就行了。
最后,再來說說有不少女性朋友擔心:「體檢報告上出現「宮頸糜爛樣改變」這幾個字,還能買重疾險嗎?」
通常,生理性改變對于投保無影響,一般都可以標準體承保;
但病理性改變,需要進行進一步檢查診斷,如上面說的TCT檢查、HPV檢查等。
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病情較輕的,基本可以正常承保;但是進一步診斷后癥狀比較嚴重的話,則考慮除外責任承保/延期處理或者拒保。
看完以上這些,現在是不是對「宮頸糜爛」有了個全新的認識?
最后,請所有女性記住:宮頸糜爛不是病,也不一定非要治療,以后再看到這個詞時,別再過度擔心了。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