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新聞炸了鍋:易安財險破產了。
據了解,這是我國第一家保險公司破產,這新聞一出,驚嚇到了很多人。
「不是都說保險公司永遠不會破產嗎?」
「連保險公司都破產了,買的保單還能有保障嗎?」
「你看,我說就不能買小保險公司的產品吧!」
先別慌,今天小開就來和大家聊聊這些你們關心的問題:
• 易安財險為什么破產重整?什么是破產重整?
• 保險公司破產了,我的保單怎么辦?
• 買保險到底要不要看保險公司的「大小」?
一、易安財險為什么破產重整?什么是破產重整?
首先,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易安財險是「破產重整」,也就是說沒有被完全「宣判死刑」,如果「搶救」一下,還是有希望的。
畢竟,7月20日,易安財險還在招募戰略投資者,優先考慮大中型金融機構。
但它此次的破產重整,其實已早有端倪。
早在2020年7月,銀保監會就已接管易安財險,接管期限1年。
2021年7月,銀保監會又將接管期限延長了一年。
隨后,專業機構對易安財險進行資產評估,出具了凈資產-1.24億元的報告。
說白了,就是「資不抵債」了。
雖然我們可能都聽過一種說法:「保險公司不會破產倒閉」,但實際上,翻翻過往的信息,經營不善乃至「倒閉」的保險公司,其實不少。
2004年,東方人壽被監管部門勒令停業;
2007年,國信人壽解散清算;
2007年,新華人壽被銀保監會第一次動用保險保障基金接管;
2020年,安邦保險解散清算
……
這次易安成為國內首家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的保險公司,也就意味著,「保險公司不會破產倒閉」的「神話」徹底破滅,保險行業的「強監管」屬性,再一次得到了強調。
保險公司破不破產,可能離我們有點遙遠,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最擔心的其實是:保險公司破產了,我的保單怎么辦?
二、保險公司破產了,我的保單怎么辦?
為避免大家恐慌,先說結論:
保險公司破產,保單不會受到影響。
首先我們看易安財險。易安財險主營的業務大多是一年期保險,而銀保監會接管它至今已有兩年,要么保單到期,要么就理賠過了。
而易安財險也發布了公告:存量保險合同繼續履行,權益不受破產重整影響。
針對已出險還未賠付到位、退保還沒完成保費退還等保單債權人,也可以自己繼續辦理,或授權中國保險保障基金公司申請理賠或退費。
雖然易安財險大多是短期險,但即使是如壽險、重疾險、年金險這樣動輒幾十年甚至長達終身的長期險,我們也不用擔心。
首先,《保險法》第八十九條規定:
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銷外,不得解散。
其次,《保險法》第九十二條規定:
如被依法撤銷或依法宣告破產,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
比如2020年解散清算的安邦保險,它的存量保單,就轉給了大家人壽與大家財險,繼續正常履約。
更何況,保險公司不僅每年都必須留取10%的利潤作為「保險責任準備金」,預防嚴重虧損導致資金問題;
保險公司的后面,也都有再保險公司,在幫助保險公司分擔風險。
因此,買了長期險的也不用慌,不管保險公司如何,我們的保障權益不會受到影響。
三、買保險到底要不要看保險公司的「大小」?
每當此類新聞出現,身邊總會充斥著這樣的觀點:
「看,果然不要買小保險公司的保險吧?」
「還是大保險公司更靠譜!」
「小保險公司果然不行!」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
很多人沒聽說過易安財險,認為它是小公司,但它的注冊資本有10億。
要知道,2021年新三板掛牌公司盈利第一名企業的凈利潤也不過是9.5億。
其實,凡是能拿到保險牌照的公司,都有非常強的實力。
就像很多人都擁有的華貴大麥定期壽險,它的保險公司華貴人壽,注冊地在貴州,可能保險公司的名字還沒有定壽產品響亮。
但它的大股東是茅臺,它的注冊資本,也是10個億。
之所以我們沒聽過,其實只是因為保險公司的營銷策略不同。
有的公司更著力于品牌知名度的打造,而有的公司將營銷費用更多地用于開發產品上,于是經常出現「保險出名,保險公司不出名」的情況。
很多性價比不錯的產品,也往往出自于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其實人家不小啊喂)
而我們之前也說過了,無論是短期險還是長期險,即使保險公司會「黃」了,你的保單也不會「黃」。
因此,那些說「非XX公司和XX產品不考慮」的,其實沒有必要。
買保險本質是買保障,最重要的是看保險合同,選擇合適自己的保險產品,才最為要緊。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