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理財方式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投資理財愛好者不再局限于銀行存款,而是通過各種渠道購買一些合適的理財產品,保險理財自然也成了很多投資愛好者的首選之一,那保險公司理財產品如何,優勢在哪呢?
伴隨國內投資市場的火熱形式,保險理財也一直是以形式多樣化的產品模式來迎合眾多理財人士的需求,從傳統的理財保險,到現在的分紅理財保險,都逐一收到良好的口碑,那么到底分紅理財保險和傳統理財保險到底有什么哪些區別呢?
日前,復星國際有限公司宣布,2013年集團實現利潤55.2億元,同比增長48.9%。目前已經很接近巴菲特模式。而作為一個頗有野心的集團,復星國際在保險行業中的投入和回報也大幅增加,已經占到利潤比的39%。
根據年報,去年保險板塊的利潤貢獻達到5.23億,超預期大幅增長。復星保險板塊下此前已有永安財險、復星保德信人壽、鼎睿再保險三家公司,今年2月,復星國際又以10億歐元收購復星葡萄牙保險80%的股權。收購交易后,保險板塊占復星集團總資產的比例由此前的3%達到39%。在投資方面,財報顯示,公司去年新增投資項目34個,投資金額為136億元。就國內投資機會而言,復星國際主要方向在移動互聯網、國企改制、中產群體崛起、金融改革、老齡化挑戰、新型城鎮化等方面。在梁信軍看來,今年公司已經準備了充足的資金迎接確定性的投資機會。
在業績說明會上,復星國際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信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的資產結構將在葡萄牙CSS旗下三家保險收購項目完成后發生變化,屆時保險業務的比重將從去年的3%升至39%,“以保險為核心的投資集團”成形,并且復星國際總體資產趨向“變輕”。
“我們原以為還有七八年才能向巴菲特模式靠攏,現在來看,復星已經接近巴菲特模式了。”復星集團CEO梁信軍26日在2013年業績會上說。復星國際年報顯示,去年公司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49%,達到人民幣55.2億元,其中保險板塊貢獻很大。
目前全世界的投資機構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資產管理類,其次是多元化公司類,第三類是梁信軍表示,巴菲特整個投資資產的70%來自其保險業務,從復星目前的比例來看,是最接近巴菲特模式的公司之一。梁信軍此前表示,相比其他投資公司來說,保險公司如果把自己看作一個投資公司,它的資金成本是最低的。
此外,復星集團公布了其去年的投資項目情況,2013年,新增投資項目34個,投資金額163.6億人民幣,退出金額65.37億元人民幣,分紅金額9.84億。其中主要投向是加速布局中產階級消費方式以及加速布局互聯網。
復星視保險業務為核心
今年對于復星國際的保險業務板塊來講是極為特殊的一年。公司此前宣布收購葡萄牙CSS旗下三家保險公司Fidelidade、Multicare及Cares(以下簡稱復星葡萄牙保險),并于今年2月正式簽約。
值得注意的是,復星國際的保險業務資產將發生很大變化,其保險資產在項目完成后將大幅提升,“以保險為核心的投資集團”儼然成形。
“模擬合并復星葡萄牙資產后,旗下保險業務占總資產規模由3%升至39%,這樣以來復星總體資產 變輕 ,周期性資產比重下降。”梁信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如果這次保險收購完成之后,產業運營就將從71%降至45%,其中還有很多本來就是醫藥資產,所以重資產比例變小。”
據了解,復星葡萄牙保險交易將于今年上半年完成,預期下半年將可入報表。對于葡萄牙保險的具體情況,梁信軍表示,去年葡萄牙保險純利為1.2億歐元 (約合人民幣10.27億元),目前投資收益率較低,約3%~4%,相信隨著與復星整合,將會逐步提升投資收益率。
從戰略方面來看,保險業務是復星國際一直打造的核心業務,將發展保險業視為投資能力對接長期優質資本的途徑。2007年,復星國際投資永安財險,從而涉足保險業。2012年,復星國際提出以保險為核心的戰略,并成立復星保德信人壽、鼎睿再保險。
像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一樣的模式,即以保險為核心的投資公司。后者正是復星集團學習的對象。目前,除了復星葡萄牙保險,復星國際保險板塊下3家公司構成了復星財險、壽險和再保險三駕馬車的保險產業平臺。從營收情況來看,公司去年保險業務實現利潤5.236億元,可投資資產為133.7億元。
加速移動互聯網相關布局
對于今年的投資,梁信軍認為,2014年是復星國際幸運年,主要是由于全球經濟的確定性在加強,美國經濟穩定恢復,歐洲止跌企穩,中國市場則有改革紅利、消費紅利、變革紅利、新產業發展紅利等的支持。
對于國內的投資機遇,梁信軍首先提到的是移動互聯網,稱公司會關注移動互聯網公司,移動互聯網伴生的高增長行業,以及O2O和互聯網金融行業。
復星國際財報顯示,在加速布局互聯網方面,2013年相關的投資金額達到29億元左右,截至2013年12月31日余額為38億元。去年,具體投資了完美世界及完成分眾傳媒私有化;在互聯網伴生的高增長行業,成功參股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菜鳥;在O2O及互聯網金融行業,復星投資參與了阿里小貸等。
梁信軍認為,互聯網金融對金融創新的介入是擋不住的趨勢,“越來越多的金融公司介入互聯網創新,從復星的角度來講做創新的、國家金融監管也能容忍的方面。”同時,公司還會積極參與國企改制,截至2013年底,復星國際累計參與投資21個國企改制項目,總投資69億元。
實際上,早在2012年,復星國際就提出了積極“擁抱移動互聯網戰略”。近兩年,復星國際的拓展力度非常大,投資主要包括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以及分布式倉儲、快遞、智能物流系統等互聯網伴生的高增長行業。
首定產品命名規則
我國現行財險產品的準入,絕大多數為事后“備案制”。這些產品種類繁多、數量巨大、涉及面廣,且使用前不需要審批。霧霾險、賞月險等“另類險種”的誕生,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眼球。不過在監管部門看來,一些財險公司在產品命名上比較隨意,存在名稱不清晰、“名不副實”等問題,個別公司為了規避監管、誤導消費者有時在產品名稱上做文章。
以“娛樂寶”為例,該產品實際是阿里巴巴和國華人壽聯合開發的一款投資連結型保險產品,所謂“用戶可以投資4部影視劇和社交游戲產品”,實際是國華人壽在銷售這款保險產品后,將保費收入作為保險資金運用時可能投資的方向。乍一聽名字,消費者根本不知道這是一款投連型產品。
2012年10月,陽光人壽推出一款保險產品,投保人必須是丈夫,受益人必須是妻子,保險最低繳費額是每年繳費3000元。如果夫婦在投保后婚姻破裂,妻子一方將至少獲得60%的相應權益,最高可達100%。這款保險被戲稱為“防小三險”。
此外,一款“鞭炮險”也受到消費者的質疑。有消費者表示,她看了鞭炮險的理賠條款,發現孩子被鞭炮炸傷入院僅可獲得3000元賠償,只有殘疾或者死亡才能獲得3萬元賠償。“炸傷賠得錢太少了,而且如果真的炸死了,我要那3萬塊錢有什么用?”
險種前可加個性稱號
根據曝光的新《辦法》對產品命名規則,新《辦法》規定了產品名稱的基本要素:保險公司名稱和險種名稱。不過,保險公司可以在險種名稱前增加產品個性化稱號,例如:保險公司名稱+(個性化稱號)+險種名稱;附加險名稱為:保險公司名稱+主險名稱或險種名稱+附加險名稱。
中國人壽理財規劃師錢經理表示,“在市場小眾化、個性化的當下,客戶對新保險品種的需求在增加,保險公司通過吸引眼球的營銷提高自身品牌知名度無可厚非。”
保險行業相關人士提醒,興起的各種另類保險,其實也是互聯網金融的產物,部分消費者出于好奇心而去購買,但是多數人還是不會買賬的。保險公司利用網絡平臺,能夠在較短時間計算出按這些標準劃分的產品費率,從而推出各種“短平快”的新潮產品搶占市場。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