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一說體制編制,這個大家可以在基金委的網站上看到它的詳細介紹和光輝歷史,我就不多說了,下面只是簡要總結一下,基金委目前是8個科學部,每個科學部下設5-6個科學處外加一個綜合處。這是基金委的業務部門,是基金項目受理,組織評審,資助項目管理的部門。還有幾個職能局,包括計劃局,財務局,人事局等。每個科學部有主任一名(基本上是外聘院士擔任,也基本不來基金委辦公,只是基金委重要會議時會出來講話),常務副主任一名(這是學部實際一把手)和副主任一名或兩名。學部下設若干科學處,一般編制為處長一名,固定編制項目主任一名,流動編制項目主任一名(根據學科規模有所不同)。其中處長兼任某個學科的項目主任。項目主任負責處理其涉及學科的各類項目,處長負科學處總責。這里需要解釋一下處長和固定編制項目主任是基金委的固定工作人員,流動編制項目主任是基金委的流動人員,一般屬于研究所或高校的科研人員(副高職稱以上),通過基金委人事局的公開招聘進入基金委工作,一般任期2年,期滿可以再續聘一任。卸任以后需要回到原單位工作。在工作最忙的時候也就是項目申報截止后的5個月內(3-7月)還會從科研單位招聘幾名兼聘人員幫助處理申請項目(具體做什么,有多大權限每個科學部和科學處執行的尺度不一。)
申報一般每年3月中下旬的某一天下午四點整是今年項目集中申報的截止時間。信息系統到點準時關閉,絕對是過時不侯,沒有一點通融余地,即使截止日期是周日也會有人負責接收,周一過來肯定沒戲了。截止日期前的幾天是基金委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全國1000多個項目依托單位的科研管理部門的同志會帶著本單位領導的殷切希望和科研人員的強烈渴望,來到北京市海淀區東升鄉八家村(這可是一個真正的村子),找到一個有著兩幢紅色小樓的地方,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所在地,報送申請項目。其實報送過程也很簡單,無非就是把紙版和電子版的申請書交到集中受理的地方,由基金委的機關服務中心負責接收。然而大家的心情并不平靜,很多人報送完項目以后還會去學部和科學處串串門和領導們或項目官員們寒暄寒暄打打招呼套套近乎,總希望今年能多收三五斗。可喜的是這個愿望對于大部分單位來說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因為基金委現在不缺錢啦,這兩年60多億,80多億一直到今年的90多億,基金委經費的增長遠遠超過國家GDP增長的速度。說到這里我們真的應該感謝黨中央國務院對科技事業的重視,對科學家的重視,當然也要感謝基金委領導們的積極努力讓國家持續大幅增加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寒暄客套的話基本分為三類,第一類就是無話找話的,諸如你們又要開始忙了吧(其實我知道他們很可能更忙),你們搬了新樓現在寬敞多了吧(這是典型廢話),無非就是打個照面表明我來了。第二類屬于推薦人才的,有時他們會找到和本單位申請比較相關的部門介紹一下今年我們單位某某某報了重點項目,或是誰誰誰報了杰青了,再介紹一下他最近干了什么引起轟動的大事(像什么發了Nature,Science,或是得了什么大獎那是必須要說的,其實我們也愛聽,畢竟是好事嘛,掌握情況對于基金委管理人員來說也很重要),希望今年能上。當然推薦人才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平時就要打好基礎。只是這次來了再提一提怕領導忘了,加深一下印象。第三類屬于套取情報類的,匯報了自己單位的情況后,有時他還賴著不走,希望知道別的單位的情況,特別是看看競爭對手的情況,當然了,知己知彼很重要,但有些話可是不能說的。當然也有能說的,基金委又有什么新政策啦,又有什么新花樣啦,這個可要了解清楚了,可以回去賣的,否則單位的人會罵科研處不干活。機關服務中心收集了申請項目以后,就要按照所屬學科分發到相關科學部的綜合處,機關服務中心的小伙子們拖著一筐一筐的申請書穿梭于各個樓道之間。這時綜合處的人是最忙的,核實數量,給項目編號,然后分發給相關的科學處。大約一周之后,成捆的申請書就整齊地碼放在了科學處的房間里了,身處其中就像進入了知識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