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跟我說他在在中行看到中行30天,90天,180的天理財產品,看似比銀行一年定期劃算,問我此類短期理財產品有風險嗎?能保證本金到期返還嗎?其實大多數人看到理財產品的信息都會有這樣的疑慮?就算是所謂的保本理財產品,是否就是真的保本呢?
其實說句實在話除了定期存款,其余投資都是有風險的。
凡是理財產品都存在有風險,只是風險大小而已。短期理財產品流動性強、預期收益率高、風險低。在投資行情不明顯的大勢下,短期理財產品成為一種回避風險的過渡投資渠道。短期理財產品并不是不存在風險,而是相比于其他理財產品風險較低。
其實近來,銀行的短期理財產品受到熱捧。據了解,銀行推出的短期產品越來越豐富,從3個月到1天應有盡有。數據顯示,第一季度發行的期限在6個月以內的短期產品有1330款,環比增長7.34%,其發行量占第一季度總發行量的近64%。總體來看,短期產品依然是投資者的首選,占據了市場主流。相對而言,收益率較高的1年期以上的長期產品發行量則出現大幅下滑。據統計,第一季度1年期以上理財產品發行了94款,比去年第四季度的178款減少84款。
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很多短期理財產品雖然并未承諾固定收益,但由于其投資方向決定了風險小是這類產品的特色。不過,銀行理財專家指出,購買短期理財產品,也需要高度重視風險。短期產品,尤其是超短期產品正是因為投資期限短,很多銀行側重于宣傳短期收益,對客戶所要承擔的風險提及不多。
首先,要關注預期年化收益率。由于投資范圍不同,短期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相差較大。即使是同類型產品,各家銀行的預期收益率也各不相同。因而投資者要經過多方咨詢后再做選擇。其次,要留意短期產品的申購、贖回費率。第三,要仔細研究說明書。如果投資者對資金流動性要求很高,還應該考慮產品期限以及資金到賬間隔。第四,要經常關注銀行公布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購買銀行短期理財產品,還要高度關注央行是否加息。一般而言,一個運作周期結束后,銀行往往自動為客戶投資下一個周期。自去年下半年央行多次降息之后,很多同類產品會明示收益率調整條款,即如果央行降息,產品收益也會跟著降息幅度調低。因此,投資者要時時留意相關信息,及時對投資進行調整。
還有我們要看短期理財產品的投入方向。一般短期流動性理財的話風險是比較低的,而銀監規定的是不允許銀行在理財產品無條件注明保本,因此銀行還是有不少限制條件的保本型,如不可在到期前提前贖回之類的條款就是一個例子,此類的理財產品是可以注明保本字樣的,而且如果理財產品本身只投放于貨幣市場,銀行間拆借市場,國家債券或者AAA級以上債券的話,基本都是可以做到保本的。如果你說的短期理財不是短期流動性理財或者有固定期限或者其他限制條件的穩健型理財,而是涉及信貸資產信托理財的,或者有涉及公司債券的,是不保本的,風險就相對提升了,當然預期收益也會比保本型理財好一點。關鍵還是看你個人選擇了,如果只是放著閑錢沒用,但又可能隨時用錢的話,建議購買流動型理財產品,本金保證,風險較低,收益高于通知存款,且流動性較強可隨時贖回,即時到賬。
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有兩面性,理財也是,大家說到理財,都想著要盈利,但是也要了解其中的風險,這樣才能更好的盈利。尤其對于一些理財的保守者,先做到保本,找一款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可能受益相對于少些,但是承擔的風險也小。這樣穩健的去理財,更有助于長期理財的進行。
超短期理財產品的優與劣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