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證實:“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發。此次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將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下調至與企業一致。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關系到千家萬戶,因此方案一經公布,立刻受到廣泛關注。民眾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為改革方案建言獻策。其中,公平、公正、平等成為民眾對養老金改革方案共同的期盼。
有關方面在解釋推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的原因時指出,目前,超過千億元的事業單位退休費令財政不堪重負。與統一歸入社保基金 賬戶運作的企業職工養老金不同,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金一直以來都獨立運行,完全由國家財政負擔,因此不存在社保養老金入不敷出、空賬運作等問題,然而隨著事業單位退休人數的逐漸攀升以及其退休金的快速上漲,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金對國家財政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人保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企業退休職工月人均養老金只有1080元,盡管官方沒有公布全國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的人均養老金水平,但其均值遠遠高于企業退休職工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一旦施行改革,事業單位人員按照企業標準來發放,那么其養老金待遇則會大幅下降,而國家財政負擔也將大大減輕。
另一方面,這種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雙規并行、區別對待的養老金計算模式也一直受到民眾的質疑和不滿,要求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制度的呼聲此起彼伏。如今又恰逢全球金融危機,大規模政府投資和減稅使得政府財政壓力驟然加大,急需通過降低養老金支出來給財政減負,所以無論從理論上講還是從實際情況出發,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下大力改革的時候了。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關系到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方案一經公布,立刻引起了廣大民眾的關注。民眾議論的焦點集中在公務員養老保險為什么不和事業單位人員同步改革。
事實上,在當前養老金金字塔結構中,居于最上層的是機關公務員群體,其次才是事業單位,而中央和地方關于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的歷次文件上也明確將“機關”和“事業單位”劃為一類討論。但如今卻只動事業,不動機關,是何原因呢?
“支持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但改革需要在公平的原則下進行”,這已成為網民對養老金改革方案共同的心聲。
由于以往養老金政策帶來的欠賬,雖然近年來國家連年“還賬”,大幅提高了企業退休金,但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在此背景下,這次由國家財政不堪重負所引發的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注定影響深遠,帶來的各種利益觀念撞擊也在情理之中。在這場持續已久的權力與利益之間的博弈中,最終國家有關部門下定決心,推開了這扇關閉已久的利益之窗。雖然助推這次開窗的力量不是直接來自于社會民意,而是來自財政的日趨吃緊,但開啟國家公民“養老金公平”這一課,無疑具有重要的破冰意義。
這是對20世紀90年代初實行并延續至今的“退休職工雙軌制”的改革。有網民發帖說:“步子還是太小了,首先駕船去撞冰山的應該是公務員”。網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任何一項被較長時間固化的既得利益,要成功剝離總得有一個漸進過程。而且,在當初國家實行“退休職工雙軌制”時,機關和事業單位之間收入與退休金還不存在差距。截至2005年底,全國事業單位總計125萬個,職工超3035萬人,是國家公務員的4.3倍,占全國財政供養人數的八成。
如果讓財政負擔的八成職工的退休金先期與企業職工公平性看齊,無疑是抓住了解決當前養老金不公問題的要害。只要在全國五個省市試點“試出”了推行事業單位養老金公平改革的經驗,并盡快在全國推行,那么,最后的“利益冰山”便會自然坍塌,剩下的公務員養老金向企業職工看齊便成了“小冰塊”,要消融這些利益問題的“冰塊”就容易得多,屆時,爭擠“公務員考試”獨木橋的局面便會得到漸次化解。
國家迫切要做的是逐步提高企業單位的養老金,而不是考慮事業單位人員工資降低。現在看來事業單位工資不算高,比起外資等等他們并不算高,何況這個過程是由歷史形成的原因,比如說今天年輕的時候就開始交養老金,到現在退休數額就會比較多。如果說現在已經退休的人,他們從交養老金的時間比較短,這沒有辦法,是歷史造成的。整個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就是低工資的政策,到晚年了怎么可以進行這樣一種所謂的改革,這不妥當。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