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日益加重,目前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將對我國人民生活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社會保險作為養老的基本保障,滿足了人們最低的生活需要。個性化和差異化的養老需求需要由商業保險來補充。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所謂養老保險(或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社保養老 社保資金統籌層次亟待提高
人社部針對社保體制改革具體方案已經有了原則和方向,研究包括養老金雙軌制在內的一系列社保“漏洞”,正在小范圍內征求意見。這個綜合方案還包括應對老齡化的資金安排,養老金空賬、投資運營、轉移接續問題,退休年齡問題等。
“目前,社保資金主要存在統籌層次較低、投資保值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這一直是社保體制難以跨越的障礙。”26日,山東大學經濟學院財政系主任、山東省公共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基地副主任、導報特約評論員李齊云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在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凱看來,對養老金雙軌制的改革勢在必行,但究竟什么時間能出臺具體措施、征求意見后是否會進行調整等問題都不確定,“應該不會很快實施,會有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
陳凱認為,在取消養老金雙軌制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收入肯定會有所下降,“這是一直沒有實現養老金并軌的主要原因。換個角度說,解決雙軌制的關鍵,就在于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的有效銜接。”
“參考國際經驗,我們可以建立職業年金制度,這與企業年金制度類似,作為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在基本養老保險之外的補充養老保險,以此來覆蓋養老金并軌后機關事業單位養老收入產生的落差。”陳凱建議。
針對地區之間養老金結余情況不同,發達地區如廣東等地盈余巨大,絕大部分西部地區收不抵支的現狀,李齊云表示,目前社保資金統籌層次較低將引發諸多問題,造成資金浪費,亟待提高統籌層次,逐步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
“統籌層次提高是趨勢,但如果全國統籌,誰來負責這部分錢?如果投資出現虧損,誰又來負責任?這些都是問題。”陳凱強調。
對于社保資金如何實現保值增值,陳凱建議,“放開渠道是必須的,可以制定一個投資比例,用社保資金中做累積的部分投資,比如購買國債、企業債等,現收現付的部分要避免投資。”
在解決養老問題方面,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的作用有何區別?
按國家規定,社會養老保險從參加工作的第一月就應該購買了。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一般只有30年左右,退休后的養老生活還有20年左右,因退休后除了養老金,基本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所以,退休后的收入需要在我們退休前就要儲備夠,晚年生活才能更從容。
基于這一點,《社會保險法》要求每個職工參加工作時就一定要由單位和個人分別出資購買社保。但是,社保只能解決我們最基本的養老需求,個性化和差異化的養老需求只能由商業保險來滿足。
首先,社保是社會保障的基礎,體現的是社會公平,其特點是“廣覆蓋、低保障”,主要是滿足人們最低的生活需要;商業保險滿足的是人們個性化的養老需求,可以針對不同的個體需求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其次,社保養老分為兩個賬戶,一是統籌賬戶,二是個人賬戶。商業保險只有個人賬戶,個人交納的全部費用都進入個人賬戶,未來可以支取多少養老金,保險合同都有明確約定。
再次,社保是強制性的,繳費參保后不可以“退保”和提前支??;商業保險的前提是自愿投保,客戶在購買后可以提出保單貸款及解除合同,同時還可以自己設定領取養老金的時間,最早的可以在投保一年后就領取。
總之,商業保險與社保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夠靈活地滿足不同的個體需求。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