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三季度壽險連續乏力之后,本為傳統淡季的第四季度,更讓壽險公司忙碌起來,年關臨近,壓力更大,壽險公司經營會議一個接著一個開。然而,與往年的忙碌有所不同的是,過去多是布局來年開門紅的這個時點,今年卻成了備戰年底沖刺目標的宣導大會。“達標率”成了部分壽險分支機構心中的一塊硬傷。
達標率也可理解為有效度、有效率,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合格率。達標率是指達到某個標準的數量比上未達到這個標準的比率。達標率 =(達標人數/總人數)×100% 達標率=(達到標準的數量÷總數)。
三季度末,中國平安與中國太保公布了前10個月的保費數據,其中中國平安前10月累計完成保費收入1960.9億元,同比增12.8%;中國太保前10月累計原保險業務收入為1387億元,同比增長4.68%。盡管從數據上來看,兩家上市險企均有增長,但其中相當大的比重是來自于快速發展的產險業務,而最為重要的壽險業務已盡顯疲態。四大保險股在昨日的集體下挫,已然也能說明這一問題。
盡管第三季度業績較差風險已經釋放,但保費收入增速表現一般,預期主要壽險公司10月份的單月規模保費,同比下降3%左右,與前幾個月相比呈現放緩趨勢;由于缺乏正面催化劑,短期內仍然對壽險行業保持謹慎態度。雖然中國人壽的數據還未公布,但市場普遍預計,也不會太過亮麗。中金公司的分析認為,中國人壽10月份的個險和銀保渠道新單保費可能均下降15%以上。
“四季度為傳統淡季。從公司策略來看,四季度保費增速一般較為平淡,因為部分公司開始籌備第二年開門紅,產品、渠道投入方面力度放緩。”保險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從保險公司傭金及手續費支出來看,年內保費增速動力依然不足,“當前保費收入增長主要靠手續費驅動,傭金及手續費支出的增長是保費增長的必要條件。傭金及手續費主要受公司渠道、件均保費以及保費規模的影響。從整體來看,公司傭金及手續費支出整體增速放緩,這也表明年內保費增長空間有限。在產品和渠道轉型的背景下,公司保費增速依然難以見到明顯回暖。”
與此同時,好消息是,對于此前市場一直都很擔心的退保率高的問題,似乎已經能夠得到緩解,退保率高點已經過去。從數據來看,年初各大保險公司退保支出同比增速明顯放緩,退保支出主要受銀信理財產品競爭、保險產品結構以及渠道結構的影響。隨著銀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滑,以及保險產品結構調整、銀保渠道收縮,公司退保支出的壓力大幅緩解,行業性退保支出增速同比下滑。通過產品結構和渠道調整,中國人壽三季度下滑0.11個百分點;新華保險三季度退保率也開始改善,退保率下滑0.2個百分點。
三季度部分壽險巨頭的“以量補價”策略,似乎并未在10月繼續奏效。
本報拿到的一份業內交流數據顯示,10月單月壽險保費增速回暖再度放緩。前七大壽險商在個險、銀保兩大渠道的新單保費收入,除太平人壽錄得同比雙增長外,其余六家公司增速指標仍然“負”字當頭。
中國人壽保費增速后勁有些不足,10月個險、銀保新單保費增速均出現兩位數下滑;太保人壽10 月銀保新單保費同比下降逾40%,但對新業務價值貢獻較高的個險新單保費正增速卻再次突破20%;平安人壽銀保新單雖然呈現正增長,但個險新單增速指標下滑超過10%。
保費增速的放緩與今年復雜的經濟形勢密切相關。銀行理財產品的替代沖擊導致銀保業務增速下降;再看個險渠道,在落后產能不斷遭到淘汰、新增代理人和產能提升難度大的環境下,當期個險保費增速受到影響。
嚴格來說,“黑馬”太平人壽也并非嚴峻大環境下的“幸運兒”。這家位列壽險“第二梯隊”的壽險公司,10月個險、銀保新單保費均出現40%的正增長,主要得益于其近期推出的一款掛鉤“南水北調”債權計劃的新產品,較高的收益率成為一大賣點,也成為該公司沖刺下半年保費的重要利器。
因此面對四季度的保費沖刺,壽險公司的壓力比往年更大。尤其對于一些壽險公司分公司而言,要在剩余的一個多月里,完成總公司下達的全年指標,希望有些渺茫。
“一方面大環境沒有改善,另一方面三季度的‘以量補價’策略,提前透支了四季度的市場需求。”一家壽險公司分公司負責人說,更關鍵一點是,四季度歷來是銀行攬儲的旺季,“銀行拉存款都來不及,哪里還顧得上幫保險公司賣產品。”
盡管形勢嚴峻,為了給股東一個交代,壽險公司唯有不斷向分支機構施壓再施壓。滬上已有壽險公司接到了總公司年底加碼保費沖刺的通知。“為了配合年底沖刺,總公司可能會在最后一個多月推出能沖保費規模的儲蓄性產品,以此來吸引消費者。”
不過,沖刺之余,切莫急功近利。實際上,短視沖保費策略本身也會造成傷害,容易導致保險業務大起大落。過去高歌猛進的壽險業已不乏鮮活又殘酷的前車之鑒,不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單純規模擴張,結局只會是元氣大傷。
除自身的沖刺努力外,壽險業人士也亟盼正面催化劑的“落地”。
根據此前的吹風,“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應該會在今年年底前獲批試點。然而時至11月中旬,仍未有落地消息傳來。本報從一位知情人士口中得知,目前尚未有任何實質進展。由此預計,年內獲批試點的概率正在降低。
就在昨天一場由投行組織的保險公司調研會上,某壽險巨頭市場部總經理坦言,隨著戰略轉型的收官,明年個險新單增速將會回暖,而銀保增速下滑的態勢可能仍將持續。明年的銀保保費保衛戰,依舊有一場硬仗要打。
三季度部分壽險巨頭的“以量補價”策略,似乎并未在10月繼續奏效。當月壽險保費增速回暖再度放緩,前七大壽險商在個險、銀保兩大渠道的新單保費收入,除太平人壽錄得同比雙增長外,其余六家公司增速指標仍然“負”字當頭。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