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上半年的保費收入和投資收益非常滿意,但新業務價值遠沒達預期。”8月29日,中國人壽董事長楊明生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開門見山。
截至6月30日的前六個月中,中國人壽實現保費收入2008億元,同比上升8.7%;實現凈利潤162億,同比增長68.1%。
但是,高于同業0.7個百分點的飆紅保費業績,主要靠銀保和團險渠道的躉交產品拉動。其中僅新推出的“鑫豐兩全保險(分紅型)”一款躉交性產品,其合同保費收入占比就達10.14%,排名第一。而前六個月新業務價值為125.9億,同比僅增0.76%。
“國壽的策略是規模與效益并重,下半年的重要工作是推動產品結構調整,努力增加新業務價值。”楊明生稱,足夠的規模有助于公司樹立企業形象和增強團隊信心,并且保證現金流充裕以應對給付高峰,“今年預計要給付1000多億”。上半年中國人壽市場份額約為32.5%。
在投資收益上,報告期內中國人壽總投資收益率由去年同期的2.83%增至4.96%。
投資收益率大幅提高,楊認為主要來自于投資領域的拓寬,尤其對股權投資、不動產投資和重大基建類債權項目的投資得到了新的快速拓展,上半年中國人壽這一類投資總額達到455億。“下半年上述三個領域仍是我們除了定存和債權類外的投資重點,權益類尤其是A股市場仍持謹慎態度。”
業績報中最亮眼的一欄莫過于首次出現的“13.5億元的投資性房地產”科目。
但據持謹慎態度的管理層介紹,該投資性房地產是上半年中“由8宗原自用房地產和即將建成的項目,根據會計準則相關要求和監管部門投資性房地產相關規則進行了投資屬性的轉換”。
據副總裁劉家德稱,8宗原自用房地產和即將建成的項目的賬面凈值為13.52億(成本入賬法),經過第三方機構重新估值后其公允價值達到21.73億。“經測算,新增的投資性房地產給中國人壽所提供的投資收益水平約為7.8%。”
上半年,中國人壽凈利潤同比增長68%,管理層將其歸結為資產投資收益增加和資產減值損失減少。
報告期內,中國人壽投資資產為1.85萬億,較2012年底增長3.6%;凈投資收益率為4.42%;總投資收益率為4.96%,包含聯營企業投資收益在內的總投資收益率達到5.05%。
在投資組合的結構上,除了略增的定期存款比例(37.2%)和持平的債權型投資配置(46%)外,中國人壽繼續將權益類投資比例由9.2%降低至8%。
但這8%是前六個月中不斷“短線波動”操作后的一個靜態結果。據劉家德透露,中國人壽在上半年不斷動蕩的A股市場中抓住了股指短暫上升、市場短暫好轉的機會,果斷地兌現收益,使得上半年投資收益情況有了改觀。“所以在”6·30“這個時間點上權益類投資資產占比只有8%”。
下半年,中國人壽會在另類投資領域繼續加大力度,尤其在不動產投資領域、基礎設施投資及股權投資等領域。上半年,在其推進基礎設施和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上,已投資金額累計455 億元;同時推動信托計劃、理財產品、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等金融產品投資,共計約37 億元。
此外,還有幾項新的投資項目仍在籌備中。“基金公司由國壽資管向監管層報批,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利率互換等風險對沖方案也在研究籌備中。”中國人壽財務總監楊征對本報記者透露。
楊明生并不諱言,中國人壽上半年超2000億保費收入的主要貢獻者是各渠道中的躉交業務。尤其是在個險、銀保和團險渠道推出了“瑞鑫”“鑫豐”組合等理財類躉交產品。
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30日,除個險外,銀保渠道和團險渠道躉交保費收入為537.9億元和17.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0.3%和101.7%。而銀保渠道的首年期繳業務收入則下滑41.4%。
而對于壽險公司市場價值最關鍵的變量——新業務價值,中國人壽上半年的表現卻未能讓管理層滿意。
中國人壽副總裁林岱仁對僅增長了0.76%的新業務價值成績解釋為:銀保渠道受到銀行理財產品的沖擊,使中國人壽的銀保渠道期交業務出現大幅度負增長,銀保整體業務價值出現較大下降,從而造成對公司整體新業務價值的影響。
“下半年要義無反顧進行新業務價值的推動,把力量下在長期期交上。”林岱仁介紹道,“第三季度已經在個險、銀保兩個渠道同時推出純保障型的產品。針對利率市場化和費率改革,四季度還會陸續提出創新型保障類產品。”
林表示,這一決心在7月份已初見成效,“十年期以上的期交在7月末已經達到8%的增長,而在”6·30“時期交是負增長”。
在大資管時代和費率改革環境下,中國人壽稱將在重視保障型產品的基礎上,“同時開發出有別于銀行理財產品的,結合儲蓄、投資、風險保障功能的具有保險特色的創新產品”。楊明生稱,“當然,要搞好這種產品的創新就必須要搞好我們的投資。”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