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經中國保監會批準,并在國家工商管理總局注冊成立的全國性人壽保險公司,由北京中關村科學城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聯想控股有限公司、重慶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等六家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發起組建。公司總部設在北京,主要經營各類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各類人身保險業務;上述業務的再保險業務;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保險資金運用業務以及經中國保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嘉禾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經中國保監會批準,并在國家工商管理總局注冊成立的全國性人壽保險公司,由北京中關村科學城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聯想控股有限公司、重慶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等六家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發起組建。公司總部設在北京,主要經營各類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各類人身保險業務;上述業務的再保險業務;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保險資金運用業務以及經中國保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嘉禾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具有雄厚的資本實力,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優秀的管理團隊,先進的經營理念,科學的發展戰略,良好的運行機制以及健全的規章制度。公司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統攬全局,實施以人才為根本、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核心、以創新為動力、以專業樹品牌的發展戰略,堅定地走快速、協調、持續、健康的發展之路。目前,嘉禾人壽已在全國設立了15家省級分公司,并在地市級中心城市批設了200多家三、四級機構,服務網絡覆蓋中國主要經濟區域,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嘉禾人壽成立伊始,就把打造“深受客戶信賴的保險公司”作為公司愿景,確立了“以服務樹品牌”的經營戰略。公司竭盡全力為客戶提供高效、便捷、周到的服務,讓客戶投保前有信心、投保后能放心、理賠時能安心,努力成為“最了解客戶心理、最能滿足客戶需求、最能保障客戶利益”的保險公司。 基于客戶至上的服務理念,嘉禾人壽的優質服務得到了社會大眾的廣泛認可。2007年,公司榮獲由人民日報、消費日報、中國質量信用網聯合授予的“消費者信賴的中國質量500強”和“中國十大保險行業質量品牌”榮譽稱號,并榮獲華夏理財總評榜“保險業最具潛力獎”。2008年,公司又蟬聯了“消費者信賴的中國質量500強”和“中國十大保險行業質量品牌”,并先后榮獲了“中國人壽保險業最具競爭力十大品牌”、“全國保險行業服務質量無投訴消費者滿意企業”等榮譽稱號。
自2008年初國務院原則性同意銀行投資入股保險公司開始,兩年來銀保聯姻進展加速。繼工行、建行、交行和北京銀行[7.31 0.00% 股吧 研報]分別入股金盛人壽、太平洋[5.81 -0.85% 股吧 研報]安泰、中??德?、首創安泰四家保險公司后,一向默默無聞的農行也在兔年伊始加入了聯姻陣容。
2月11日上午,中國農業銀行與嘉禾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嘉禾人壽”)在北京簽署協議,根據協議,農行斥資25.9億元認購嘉禾人壽定向增發的10.36億股,持有嘉禾人壽51%股份,成為其控股股東。一旦交易完成,這將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一筆銀行收購保險公司案例。農行后來而居上,至此,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工農中建均成為保險公司的股東。農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綜合化經營已成商業銀行進一步發展的必然趨勢。
火速牽手后來居上
與其他銀行入主保險公司相比,農行牽手嘉禾人壽不僅低調而且火速。前后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據了解,此次交易由此前負責上市事宜的農行副行長潘功勝主抓。雙方在半年前開始接觸,2010年10月,農行開始對嘉禾人壽做盡職調查。此后,盡職調查僅進行了一個多月便結束。12月,雙方開始實質性談判。至春節前兩周左右,談判結束,交易進入農行內部程序。
據財經雜志報道,雙方談判過程中曾在增發價上略有分歧。農行大股東財政部認為“價格高了”,但還是在春節后同意了此次認購。據悉,交易完成后,嘉禾人壽新任董事長將由農行派任,但將保持原有管理層及員工的穩定。
與其他幾家銀行不同,農行選擇的是一家中資壽險公司。對此,潘功勝解釋,“中資保險公司發展空間會更大。”而之所以相中嘉禾人壽,在農行行長項俊波看來,是因為其良好的質地。“嘉禾人壽資質齊全,平臺架構相對完整,業務規模增長迅速,內涵價值不斷提升,是農行布局保險業務的理想平臺。”
資料顯示,嘉禾人壽成立于2005年12月,注冊資本9.96億元。截至目前,總資產達176億元,有分支機構268家,在北京、浙江、遼寧等地設立了15家省級分公司。2010年公司實現保費收入45億元。同時,嘉禾人壽在資金運用方面表現突出,收益良好,投資水平行業領先,連續五年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收購完成后,農行將為保險公司制定一個新的發展規劃,未來嘉禾人壽將在其發展規劃和產品設計上考慮到農行服務‘三農’的需要,但思路上仍堅持商業化原則。”潘功勝稱。
消息稱,農行入主后,嘉禾人壽將最快在一周內啟動引入外資戰略投資者,包括巴黎銀行保險在內的幾家外資保險公司將作為戰略投資者隨后入股新公司,并在業務上與新公司有所合作,嘉禾人壽亦將進入全新發展時期。
農行的保險新棋局
2008年初,國務院原則同意商業銀行投資入股保險公司。2009年11月,銀監會正式開閘商業銀行投資保險公司股權試點,工行、建行、交行、北京銀行成為首批四家試點銀行。2010年,銀保合作遍地開花。四家試點銀行分別完成了對金盛人壽、太平洋安泰、中??德?、首創安泰四家保險公司的入主。
銀行入股保險公司有利于提高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為其帶來更多利潤增長點。雖沒有成為首批試點銀行,但農行早已經為做保險籌謀已久。此前,農行董事長項俊波曾在《求是》撰文表示,農行可通過設立或參股“三農”保險公司等機構,拓寬農行系統服務“三農”的渠道。
與此同時,農行不斷深化和加強與保險公司在代理保險銷售、資產托管、現金管理等多業務領域的合作,促進銀保業務快速發展。依靠其強大的網點資源超過其他任何一家銀行。2010年,農業銀行保險代理銷售保費規模超過1000億元,實現代理保費手續費收入超過43億元。
目前為止,農行已經擁有了包括融資租賃、基金、投行以及保險在內的多個平臺。“控股嘉禾人壽是推進農行綜合經營戰略、打造農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一步。”農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將有利于完善農行的業務平臺和綜合化的經營布局,優化收入結構。農行將依托自身的客戶、資金和縣域地區的優勢,積極布局非銀行金融業務,尋求新的盈利增長點。”
眾所周知,農行網點數量在國內銀行業中位列第一,遍布城鄉,深入縣域。“嘉禾人壽本身的銷售渠道已經較為完善,農行最大的優勢在于網點數量與覆蓋面,這將成為嘉禾人壽未來重要的銷售渠道。”潘功勝表示。
盡管目前銀行系險企均為大銀行+小保險的格局,但背靠銀行龐大的網點規模,銀行系險企無疑將會如虎添翼。嘉禾人壽方面表示,今后將借助農行在品牌、客戶、銷售、渠道及縣域地區擁有的巨大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 。入主嘉禾人壽后,是否會影響到與農行關系密切的中資保險公司的業務,潘功勝特別強調,農行收購嘉禾人壽后,將全力支持其發展,不會影響與其他保險公司的合作。
銀保合作浪潮再起
其實,不止是農行,潘功勝表示,綜合化經營已成商業銀行進一步發展的必然趨勢,各大行都在加緊對非銀行金融業務的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諸銀行選擇的參股目標和路徑各有不同,但基本都是大銀行+小保險的模式。相比大型保險公司股權結構之復雜、資產評估程序之繁瑣,中小型股權結構要簡單得多,其資產和業務規模較少,銀行參股進來相對比較容易。
湘財證券分析師葉青此前分析認為,銀保的深度整合有助于降低總成本,綜合經營的協同效應得到最大的發揮。對于此種模式下的銀保合作,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2.73 -0.36% 股吧 研報]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亦分析,“銀行可以增加新的盈利點,為客戶提供多方位的服務,通過銀行自身強大的渠道優勢促進保險銷售。”
而過去一年的事實亦證明,銀保合作的協同效應也已初步顯現。在交行入股后的短短一年時間里,交銀康聯保費收入從2009年的8402萬元快速上升至2010年的7.12億元,保費收入增長7倍多?;鞓I經營將有利于商業銀行提高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為其帶來更多利潤增長點,實現收入多元化。
保險行業研究員曹恒乾認為,由于目前采用的仍然是分業監管,商業銀行控股保險公司后也沒有排斥銷售其他保險公司的產品,因此,銀保交叉持股的影響實際比想象的要小,不會對市場格局產生多大影響。
目前各大商業銀行都是先求拿到保險牌照,搭建保險架構。銀行保險產生強大的協同效應并非易事,未來銀保如何基于股權層面實現深層次合作,如何進行資源和渠道整合,在產品和服務模式上實現創新,還路漫漫其修遠。
與此同時,隨著銀行的綜合化經營程度不斷提高,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更多的挑戰。與金融業綜合經營日益明顯相對應的,卻是分業的金融監管模式,金融業綜合經營的趨勢與分業監管體制之間存在的矛盾日漸突出。
2010年12月19日,嘉禾人壽將迎來五周歲的生日。創業五載,全體嘉禾人懷揣感恩之心,堅持創業理想,在務實中攀高,在拼搏中奮進,矢志不渝地朝著既定目標不斷前進,發展壯大為中國保險市場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破繭而出 應運而生
2004年12月,中國保險業拉開
沐浴著新時代的陽光,2005年12月19日,經中國保監會批準,并在國家工商管理總局注冊, 作為唯一一家總部設在北京中關村的全國性保險公司——嘉禾人壽破繭而出、應運而生。
“嘉禾人壽的籌建過程恰如一杯咖啡,苦中有甜,能讓人品味苦盡甘來的欣然和愉悅。”回首籌備期披星戴月、摸爬滾打、蝸居一隅、四處奔波的歲月,凝眸嘉禾人壽如今舒適寬松的工作環境、所取得的優良業績,嘉禾人壽一位曾經參與籌建的創業元老如是說。
五年耕耘 碩果累累
在中國保監會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五年來,嘉禾人壽按照董事會制定的發展戰略,憑借穩健經營的發展思路、銳意進取的創業激情、誠信為本的商業準則,在國內外經濟形勢瞬息萬變、壽險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運籌帷幄、搶占先機,奠定了基業常青、蓬勃發展的基礎,為公司發展提供了持久競爭力。
開業五年間,嘉禾人壽完成了全國15家分公司、200多家機構的鋪設工作,服務網絡覆蓋全國總人口的80%和全國GDP總量64%的區域,形成了個險、銀保、團險、續期、電銷五大業務條線,同時開發設計涵蓋定期壽險、分紅終身壽險、分紅兩全險、分紅年金險、萬能險、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等8大種類的101款產品。創造就業機會超過2萬多個,兩萬多名綜合素質高、業務素質強、知識面寬的嘉禾人壽內、外勤員工馬不停蹄地活躍在壽險業的廣闊天地里,累計為8百萬余名客戶提供了近200億元的保險保障,支付理賠款總額達1.3億余元。截至目前,嘉禾人壽2010年當年總保費已突破42億元,累計總保費達到144億元,總資產超過170億元。個險13月繼續率和銀保13個月繼續率雙雙躋身同期開業壽險公司前列。同時,嘉禾人壽還擁有一支卓越的資金管理隊伍,投資收益率已經連續5年超過行業平均水平,極大提升了公司競爭力,為嘉禾人壽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客戶信賴 我的責任
當前保險銷售渠道紛繁復雜,保險產品種類繁多,如何為客戶提供最為貼心的服務,一直是嘉禾人壽上下努力探討的課題。創立伊始,嘉禾人壽就把全力打造“最受客戶信賴的保險公司”作為公司的愿景,秉承“服務無極限、理賠零距離”的服務理念,堅持“終生對客戶負責,時刻為客戶服務”的服務宗旨,視客戶服務為強司之基、發展之本,構建包括柜面、電話、短信和網絡的四位一體服務網絡,致力于打造“最了解客戶心理、最能滿足客戶需求、讓客戶得到最多利益”的保險公司,使客戶享受到始終如一的溫馨而愜意的服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已經形成契約、理賠、客服等后援服務集中管理的運行模式,為快速發展的公司業務提供了統一、標準、高效的技術支撐,為公司快速響應客戶各種需求、推介不同產品和優質高效服務提供了可能。五年來,嘉禾人壽已為八百多萬客戶提供了保險保障,支付理賠款總額達1.3億余元,充分發揮了保險作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積極履行企業責任,努力促進社會和諧。
誠信為人 用心做事
企業文化是公司上下一致、共同遵循的價值體系。創業五載,嘉禾人壽始終致力建設具備嘉禾DNA的優秀企業文化。在管理團隊的精心培育下,秉承“誠信為人,用心做事”的理念,以“多一點欣賞、多一點包容,多一點理解,多一點溝通,多一點支持,多一點感恩”為核心,遵循“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不出事”的用人原則,努力營造團結向上、合作共贏、執行到位的企業文化。通過優化和完善KPI關鍵業務指標考核,形成了獎懲分明、能上能下的績效文化;通過對市場競爭的充分認識和戰略目標的縝密規劃,樹立憂患意識;通過搭建《嘉禾人壽》、《經營動態》等內部交流平臺,打造全體嘉禾人的“精神家園”,形成團結協助、拼搏進取的職場氛圍;通過舉辦演講、書法、攝影、爬山、籃球、乒乓球等比賽及聯歡晚會、瑜伽班等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為員工提供展示才藝的舞臺,極大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和歸屬感,為嘉禾人壽蒸蒸日上、基業常青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播撒愛心 回報社會
創業五載,在加快自身發展、努力做大做強的同時,嘉禾人壽始終不忘播撒愛心,回報社會,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公民形象。“金榜題名?嘉禾護航”,連續幾年,為高考考生和家長提供服務的嘉禾人成為炎炎夏日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為打工子弟學校捐贈計算機,讓孩子們擁有自己的電腦教室,充分彰顯了嘉禾人壽雪中送炭、襄助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在國家和民族承受巨大災難時,嘉禾人壽始終與災區人民共度時艱:湖南冰凍災害、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哪里有災難,哪里就有嘉禾人的愛心。
捷報頻傳 美譽良多
創業五載,在全體嘉禾人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下,嘉禾人壽的優質服務得到了社會大眾的廣泛認可,贏得了眾多榮譽。2007年,公司榮獲由人民日報、消費日報、中國質量信用網聯合授予的“消費者信賴的中國質量500強”和“中國十大保險行業質量品牌”榮譽稱號,并榮獲華夏理財總評榜“保險業最具潛力獎”。2008年,公司被中國新聞社評價中心評為“中國人壽保險服務最具競爭力十大品牌”,被中國質量萬里行市場調查中心授予“全國重質量、守信譽優質承諾單位”榮譽稱號,并當選“最受商旅精英青睞的保險公司”。2009年,公司被亞洲金融領袖(博鰲)峰會評為“中國十大最受信賴壽險機構”。日前,公司又被中國金融業協會、中國品牌管理協會和商務時報社評為“金融中國?2010年度最具影響力保險品牌”。
回眸五年,成績已經屬于過去?;仨^去,五年只是一個開始;新時期,新階段,新使命,新跨越。乘風破浪展宏圖,揚帆遠航正當時。
在未來的日子里,全體嘉禾人將繼往開來,不懈努力,銳意進取,奮勇向前,投身到波瀾壯闊的保險事業,把嘉禾精神發揚光大,使嘉禾事業流光溢彩。
華夏人壽
掃面右側二維碼,首次關注立得50積分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