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財險始終堅持“集約化管理、專業化經營、質量效益型發展”的戰略,實施藍海戰略,鞏固和依托資產管理的領先優勢,做好財險,做大壽險,做強資產管理,促進華泰平穩、持續、健康發展。
在財險行業中,華泰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實現兩個不平凡的轉變:從簡單的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過度依賴投資收益向實現承保利潤轉變。依靠內生式的資本積累,在既不增資又未發債的情況下,華泰由一家單一的財產保險公司發展成為集產險、壽險、資產管理為一體的綜合性保險集團。
王梓木說:“華泰保險集團要求華泰財險、華泰人壽、華泰資產管理以及華泰銷售公司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協同業務模式,提高綜合競爭力。”在服務客戶方面,華泰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第一,誠實守信是第一位的。這是華泰的承諾,包括對客戶、對員工、對股東的最大誠信。在服務客戶時,華泰嚴格履行保險承諾。在承保方面,準確、全面地宣講保險條款,明確保險責任、保險費率、除外責任、免賠額、退保扣除等事項。王梓木說:“我們的一個重要原則是,讓客戶明明白白買保險,實實在在做理賠。”
第二,堅持走專業化道路。目前,華泰在保險領域已具備較高的專業水準和較強的承保能力,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優勢。華泰的非車險業務占比在中資財險公司中幾乎是最高的,業務結構不斷優化。華泰員工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在商險業務方面,已經建立了一支專業技術水平高、承保經驗豐富、梯隊建設完備的核保人隊伍和風險工程師團隊,并以其高效優質的服務贏得了業內外的稱贊和廣泛認可。
第三,借助國際支持。ACE的加盟使華泰的保險業務水準有了進一步提升。王梓木舉例說:“比如出口產品責任險,以前國內的很多企業都是到外資保險公司或者國外去買,價格較高。自從和ACE合作之后,華泰也可以提供境外查勘理賠服務,境內賣保險,價格相對便宜,有益于客戶。”
第四,持續創新。“創新發展”是華泰前行的不竭動力。多年來,華泰在對傳統業務發展模式進行改進提高的同時,大力推動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著力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不斷打造公司新的競爭力。
第五,加強渠道建設。王梓木說:“在競爭中,大家賣同類產品,怎樣才能夠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呢?渠道建設尤其重要,它可以幫助公司獲得客戶、維護客戶和發展客戶。”在這方面華泰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華泰目前積極發展的很重要的一項業務專屬代理,就是在社區里面建立門店,進一步貼近老百姓,貼近客戶。
10月26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經高管論壇”秋季第一講在京舉行,華泰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王梓木作為主講嘉賓發表了題為《公司文化與公司治理》的演講。北大經濟學院院長孫祁祥教授、副院長董志勇教授、院長教學助理鎖凌燕博士及近百名師生參加了論壇。
演講中,王梓木結合自身的創業經歷和多年企業管理的實踐經驗,從作用、核心與公司治理關系等角度闡釋了公司文化對現代企業的重要意義。他指出,觀察一家公司的優劣,除了戰略和財務報表外,一是看制度,二要看文化。制度主要是治理結構,還有管理規則,制度決定公司“走多遠”;文化體現公司的價值理念,決定公司的溝通成本、執行力、創造力,好的公司文化甚至能夠成為核心競爭力。文化是公司的DNA,決定公司“長多大”。
華泰保險作為其中一員,深刻感受到近年來國家為促進保險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不斷加強監管力量、引領行業科學發展所作出的努力。2012年是“三會”領導換屆后的第一個整年,也將是中國保險業轉型發展的關鍵年。為此,在兩會即將召開之際,借每經之平臺向兩會寄語獻言。
促進發展不是代替企業發展。眾所周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監管部門一直持兩種身份:一是監管者,相當于行業的“裁判員”,監督保險企業的發展;另外一個是主管者,相當于行業的“教練員”,指揮企業的發展。這兩種完全沖突的角色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監管”與“主管”的定位。在我看來,監管部門的主要功能是通過監管手段,促進企業發展。
引導行業競爭向服務競爭發展。保險業跑馬圈地、粗放發展時期,通常表現為產品同質化嚴重,采取價格競爭的手段爭奪客戶。保險作為金融服務業之一,服務和諧社會的天然屬性更加強烈,企業未來的競爭最終是服務競爭。服務競爭不僅包括產品的銷售服務、理賠服務,還包括產品的差異化、專業化和各類創新。培育行業發展的差異化,形成百花齊放、百花爭鳴的態勢,既有助于企業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提高核心競爭力,形成發展的良性循環,也有助于改善市場結構,平衡市場競爭。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