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缺口問題成為2012年以來學界、各類媒體以及社會大眾廣發關注的一個社會焦點。那么中國養老金為什么有如此大的缺口呢?養老金缺口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養老金也稱退休金、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養老保險待遇。正像養老金的定義所述,他是確保老百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關鍵,是老百姓的“保命錢”。眾所周知,現行的養老金制度規定,由個人繳納和單位繳納兩部分構成,其中個人繳納的部分進入個人賬戶,單位繳納的部分則進入公共賬戶,被統籌使用。我國城鎮職工保險始于1991年,當年開始進行養老社會統籌的試點。但1997年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來,個人賬戶中的資金被挪用去發放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個人賬戶一直處于空賬運行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繳納的養老金,被國家統籌了,支付給了別人。為了彌補賬面虧空,就只能繼續收取未來勞動者的養老金,這樣才能平衡養老金賬戶。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牽頭的中銀研究團隊和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牽頭的復旦大學為主的研究團體撰寫的研究報告《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報告指出,人口老齡化沖擊下我國養老金的統籌賬戶將給財政造成巨大負擔。建議實施延遲退休年齡,國有股劃撥,機關事業單位改革等多措施以緩解壓力。
這一研究結果得到了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證實。陳文輝承認,中國養老金缺口“確實非常大”,而且近10年來基本養老保險的財政補貼已經超過了1萬億,老年人口的撫養比到去年末已經上升到122.23%。
然而,這篇研究報告所爆出的巨大的養老金缺口卻讓國人愕然,我們繳納的養老金到底去了哪里?
盡管人社稱從全國層面看,不存在養老金缺口的問題。未來全國養老保險基金能夠做到長期收支平衡。但是,延遲退休、延遲領取養老金的建議,讓我們感到很惶恐。本來,勞動者繳納養老金是為退休后的生活提供保障的,但是,我們卻連本金都拿不回來,還繳納養老金干什么呢?難道真的是樂善好施,拿自己的錢去救濟他人嗎?我們為什么要將自己的錢,交給國家管理,然后再支付給別人呢?因此,現行的養老金制度,很值得懷疑。
我們的養老金到底到哪里去了?管理養老金的部門,應該給公眾一個說法。如果現行的養老金制度只是借新錢還舊債,拆東墻補西墻,不能保障勞動者養老,而是為了套取勞動者的錢,那么就應該進行修改完善,實在不行,則應該取消它。
同時,養老問題仍要靠國家,政府責無旁貸。養老問題說到最后,本質上依然是經濟問題、分配問題。建議政府徹底改變目前帶有歧視性的“養老金雙軌制”,比如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員工在職時不需要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后由國家財政支付其退休金;企業職工則在在職時需按其工資總額的28%繳納養老保險,這類制度必須取消,請還納稅人一個公平的養老制度。
另外,延遲退休、延遲領取養老金的政策,從表面上看確實是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的一種措施,但這有違民意,有損人民的幸福,但何況,這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措施。解決各階層公平養老、緊縮政府開支、減少損失浪費、提高壟斷國企上繳比例……等等,都是彌補養老金缺口的有效途徑。養老乃最重要的民生之一,最需要平衡考慮社會公平與穩定的問題,有關部門絕不能強壓民意、強推實施。
事實上,合理的管理和分配國有資產能夠完全覆蓋全民養老,加上公民個人的積累,中國人完全可以進入一個老有所養、安享天年的大同時代。中國經濟依然在高速增長,遠未到無米下鍋的地步。而做到這一點,則需要持續不斷的改革攻堅。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