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慕尼黑再保險(以下簡稱“慕再”)經濟研究部門做了有關全球保險業發展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亞太地區保險業的保費收入將于2020年前翻倍。到2020年,亞太地區將產生全球預估新增直保保費的近半數,達逾1萬億歐元,亞洲新興經濟體(即像中國或印度這樣的市場)將在此數字中占七成(約合6700億歐元)。而中國則將成為全球保費新增長最多的國家(總保費將達到4250億歐元)。對此,記者專訪了慕再壽險大中華區總經理張路群,基于上述數據,共同探討中國保險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正在轉型的壽險業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記者:根據慕再發布的預期數據,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直保保費新增最多的國家,這對中國保險業的發展意味著什么?如果從保費收入占比來看,另外的研究顯示,中國保險業的保費收入占GDP的比重為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國保險資產占金融業總資產的比例為4%左右,而這一比例在發達國家則高達20%,是否從這方面來看,中國保險業的實際情況并不如預期的那樣樂觀?
張路群:盡管中國保險業起步較晚,現階段的發展又遇到一些困難,但隨著中國GDP的增長,中產階級的增加,消費者保險意識的提高,從中長期看來,發展前景是很樂觀的。
國際保險公司對中國保險市場非常看好,包括慕再。我們在中國市場的投入很多,從直保公司到資產管理項目,再到健康險的投資,僅慕再中國壽險部一共就有40多人,是其他外資再保險公司壽險部人數的兩三倍。
慕再一開始在中國就采用了與市場一起成長的方針。中國的保險市場還比較新,在產品、流程、風險管控、專業化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支持。慕再利用全球經驗,結合在本地的精算師、核保師為當地的保險公司提供服務,在這一方面的投資只增不減。
對于中國的保險業,不能只比較保費收入多少、行業規模大小。比如,北美市場如今仍是全球最大的保費市場,其中很大規模的資產都來自養老保險,政府也給予了很多稅收政策。如果稅收閘口在中國放開的話,例如稅延型養老保險的實施,將對中國的壽險市場產生諸多影響和改善。
不過,即使稅延型養老保險正式實施,短期內還是會受到阻力的。所以2020年,不管怎么發展,養老問題是誰都逃離不了的問題,政府、企業、個人都需要承擔一部分責任。
記者:中國保險業在經歷多年快速增長后,保費增速放緩,壽險行業尤甚。您如何評價目前中國壽險行業的發展?如何理性認識行業增速放緩的問題?保費增速較慢對慕再的中國再保業務有何影響?
張路群:保費增速放緩,我認為這是正常的。中國的保險業一開始屬于粗放式發展,百花齊放。但隨著多年的發展,保險業開始面臨轉方式、調結構,尤其是大型保險公司都在試著轉型,把躉繳改成期繳,本來一次性要繳的保費分成了幾期,那么前期的保費就會降低。從各家保險公司2012年的年報發現,還有一個原因要歸咎于投資回報率不理想,從而導致中國壽險業發展較為困難。
由于中國的壽險公司的準入門檻非常高,對資本金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國內的保險公司想做“小而美”是不可能的,都求做大做強。有些國家對保險公司的資本金要求是與其業務成正比的,如果是區域性保險公司,業務要求就相對較低。
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的表現一直比較平淡,他們面臨的問題可能更嚴峻。如何把總部的優勢帶到中國市場,實現本土化是外資保險公司一直面臨的問題。從長期看,外資保險公司想要有爆發性的發展還需要很長時間。同時,外資保險公司常受國家總部地區經濟的影響,有很多不可控變量。
保險公司要發展好,必須體現自身優勢,走專業化路線,有可以超過其它公司的優勢。保險行業的發展持續增速加大了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而人才稀缺是中國保險業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保險業的人才是需要靠經驗累積的,尤其是精算人才。因此,慕再已經連續三年舉辦了大學生精算數學競賽,讓更多的大學生走出課本,從事實踐。
直保保費放緩對慕再的業務在短時間內是有影響的,但受影響度并不一定成正比。保險公司發展較慢,遭遇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提供咨詢。有些保險公司發展趨勢向好,自身防范風險的能力就增強了,那么需要分保的比例就會變少。
不論如何,腳步有時候稍為放慢也是好的,這也是為今后的發展儲存力量。
記者:今年3月,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向各人身保險公司下發關于征求對《關于開展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試點的意見》,這標志著推動壽險費率改革的嘗試進入了關鍵時期。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一旦實施,對中國保險業將帶來哪些影響?對市場參與者將帶來哪些挑戰和利好?
張路群:短期內,影響并不會像大家預想的那么明顯。一家公司要成長,就必須要有競爭,如果只靠制度上獲取優勢,這樣是不能長久的。
壽險費率改革對保險公司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產品、流程、服務等。但我認為這是好事,有競爭力才有進步。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保險公司去尋求發展自身的優勢。
例如,現在投保過程還是非常復雜,所以我看好電子商務的發展,尤其是在中端市場當中會有顛覆性的改變。
當然,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保險公司會推出比較激進的產品來搶占市場,隨帶的風險也會增加。有些大型保險公司不愿意跟進,慢慢地,其產品會逐漸失去競爭力。
記者:中再產險前不久成立了行業數據分析中心,行業數據分析中心的成立對于保險行業具有哪些重要意義?中國保險業的數據開發相對滯后,慕再在數據分析方面有哪些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
張路群:行業數據分析中心的建立是非常好的事情。再保險公司需要有這樣的數據庫。
保險是以經驗數據為基礎,沒有相對全面、豐富的數據,保險公司無法設計出適合市場的產品,消費者可能會買到貴的產品,保險公司也可能會面臨虧損。
慕再的多個業務范疇都有自己不同的數據研究中心,包括我們剛發布的有關全球保險業發展的研究報告就是由慕再集團發展部下面的經濟研究部門做的。
此外,在財產險方面,慕再的地質風險研究中心,從1980年到現在跟天氣相關的自然災害數據都有儲備。數據分析是開展所有業務的前提,我們研究的風險包括兩點:發生率和發展趨勢。發展趨勢如果上升1%,差別是非常大的,所以數據要每年、逐年積累。只有把這兩點聯起來作分析,才是準確的,才能對保險公司提供幫助。這些都體現了慕再如何通過多年來積累的知識,與客戶分享我們成熟的經驗,提供專業的服務。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