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銀監會3月底下發旨在規范銀行理財產品的“8號文”之機,保險公司抓住機會實現了反戈一擊,為銀保市場創造了又一春天。無論從中郵人壽的個案,還是端午小長假期間記者的踩點調查,都反映出銀行代理銀保產品非常強調高收益、低門檻特征,而忽視其保障功能。但是,這種高收益承諾往往考驗著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水平,快速返還現金也帶來極大的資本消耗,包括中郵人壽在內的多家壽險公司已經感到可持續發展的壓力,希望這種壓力能促使壽險公司積極轉型,改變粗放式發展道路。
不少激進型的險企今年一季度在銀保渠道陸續推出高收益萬能險產品,與此同時,也有其他險企選擇了高保底收益的分紅險作為主打,中郵人壽就是其中的一家。
憑借3月份推出的“年年好”,中郵人壽5月單月規模保費躍至全國銀保市場第一,其當月實現的首年規模保費達45億元。但在產品高收益及資金快返承諾的重壓下,中郵人壽也在考慮這款產品的停售問題。
同時,據《證券日報》保險周刊記者了解,在經歷了三年多時間野蠻生長的階段后,中郵人壽此前的增長路徑難免對郵儲銀行渠道及客戶有過度消耗,銀保后勁不足是其面臨的難題,建設自己的銷售隊伍已經提到中郵人壽的日程上。
各大險企銀保業務經歷了開年不順后,在3月底似乎迎來了反擊的機會,銀監會下發旨在規范銀行理財產品的“8號文”,這被認為將拉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而不少險企借機重新推出強調高收益的銀保產品,令銀保市場重現生機。
中郵人壽也于3月份推出了一只分紅型產品“年年好”。資料顯示,該產品交費方式為躉交,2萬元起售,每份1000元;保險期間為5年;出生滿30天至65周歲的人均可作為被保險人。與此同時,該產品保單猶豫期長達30天,還具有保單質押借款功能,在保險責任期間內,客戶可以申請最高達現金價值凈額90%的借款。
該產品強調高固定收益,每1000元保費的基本保險金額按年齡段不同從1123元至1128元不等。與眾不同的是,持有該保單滿一年后的現金價值高于所交保費,1000元保費在一年末的現金價值為1008元,資金返還快也成為該產品在諸多銀保產品中的一大優勢。
《證券日報》保險周刊從同業交流平臺獲得的數據顯示,中郵人壽的這款新產品自3月推出至5月底的這段時間內,保費規模已達80億元,占今年以來中郵人壽銀保業務收入的近50%。
在此產品的助力下,中郵人壽5月單月的銀保業務規模保費達45億元,躍居全國銀保市場第一,同比猛增558.9%;其中首年期繳保費占比1%,為0.46億元。而今年前5個月,中郵人壽的規模保費為166億元,同比增長123.4%;其中首年期繳保費為4億元,占比2.4%。
無論是與前幾大壽險公司相比,還是與銀郵系險企相比,中郵人壽的上述期繳占比均屬最低。如目前最為激進的生命人壽5月單月期繳占比為4.3%、今年累計期繳占比為2.9%;工銀安盛5月單月期繳占比為3.7%、今年累計占比為5.5%。
盡管新推出的上述產品銷售狀況良好,但記者了解到,中郵人壽目前正在考慮該產品的停售事宜,高收益及資金快速返帶來的成本壓力,都可能是其考慮停售的原因。要規模還是要效益,成為這家公司此時在考慮的選擇題。
同時,業內也在盛傳中郵人壽目前正在考慮建設自有隊伍,緩解靠銀保一條腿走路的艱難局面,試圖擺脫對郵儲銀行的過分依賴。
中郵人壽是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與各省(區、市)郵政公司共同出資設立的國有全資壽險公司,總部位于北京,注冊資本金20億元,2009年9月正式開業。
作為典型的銀郵系險企,銀行代理一直是中郵人壽極為倚重的渠道。2010年,中郵人壽的前五大產品中尚有一只產品的銷售渠道為團險,而在隨后的2011年和2012年,該公司的前五大產品的銷售渠道皆是銀行代理。而2010年至2012年,前五大產品在其當年保費收入中的占比也分別高達99.99%、99.98%、99.97%。
除了銀行渠道保費的高占比外,這家公司的發展方式在業內也屬激進派。
從市場規模看,中郵人壽自成立起就維持著高速增長。2009年成立當年在只有4個月左右經營時間的情況下,該公司實現了511萬元的保費收入;2010年,中郵人壽的保費收入為20.3億元,市場份額一舉升至0.2%;2011年,中郵人壽的保費收入在2010年的基礎上增長295.3%至80.2億元,市場份額大幅增至0.84%;2012年,中郵人壽以145.4億元的保費收入占據市場份額的1.46%,同比上升了0.62個百分點,市場排名也由2011年的第14位升至第10位,成功晉級前十大壽險公司。
而從產品來看,中郵人壽的主打產品以分紅型為主,其歷年的五大產品中,分紅型保險均占據多數,2011年和2012年,五大產品中均有四只產品為分紅型產品,2010年也有三只產品為分紅型。而中郵富富余1號兩全保險(分紅型)則屢屢蟬聯銷售冠軍,單是這只產品實現的保費收入在全部保費中所占的比例,從2010年至2012年就分別高達99.2%、97.8%、84.1%。
然而,在市場規模日益增大的同時,中郵人壽也經歷著退保金的幾何式增長。如最新年報數據顯示,中郵人壽2012年的退保金達2.9億元,同比增長了397.1%。2011年,該公司的退保金為5967萬元,同比增速高達12.3倍。2010年與2009年(當年的經營時間約4個月)相比,退保金大幅增長1241倍。
自2009年9月開業以來,中郵人壽的虧損額也逐年增加。2009年至2012年分別虧損216萬元、3965萬元、4742萬元、1.8億元;其中,2012年的虧損額同比增長294.5%,也使其成為當年虧損額增幅最大的壽險公司。
事實上,憑借得天獨厚的股東資源,中郵人壽在成立不到4年的時間內就進入十大壽險公司之列,這個過程中,不免發生過度開采郵儲銀行的渠道及客戶的情況。這不但對中郵人壽及郵儲銀行的形象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并且這種野蠻方式更決定了其未來的發展后勁不足。
無論逐步確立個險業務還是自行設立銷售公司,都是擺在中郵人壽面前的道路。
自建隊伍或銷售公司已成為越來越多公司的選擇,如保監會于6月9日批復了融匯保險銷售有限公司的設立申請,這家銷售公司由弘康人壽獨自出資5000萬元設立,成為由保險公司出資設立的第16家保險銷售公司。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