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校的擴招和各階段生源的增加,學生險占據著不要忽視的市場份額,為了搶占此部分蛋糕,各大保險公司做足了功課,保監會遵循保險自愿和規范業內公平競爭的原則,停止了學校對學生意外保險的統一購買,轉為由未成年學生監護人自愿辦理。
太湖出險交大學生經確認均為中國人壽被保險人
2012年4月4日下午,太湖三山島附近水面發生一起水上意外事故,一艘載有8人(其中6人為上海交大學生)的快艇撞上拖拽一艘貨船的纜繩,導致快艇頂棚被掀開,1名交大學生死亡,2名交大學生失蹤,3名交大學生受傷。中國人壽上海分公司在確認出險的交大學生均投保了,中國人壽大學生保險計劃后第一時間成立突發事件應急工作小組,派專人聯系交通大學,迅速開通綠色理賠通道并第一時間趕赴救治受傷大學生的醫院了解情況。根據條款,所有身故大學生將獲得十萬元理賠款,其他受傷大學生將根據受傷程度獲得公司的相應賠付。
中國人壽上海分公司自1988年開始就致力于為廣大學生群體提供保險服務,近年來響應上海 市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的改革推廣高校學生保險計劃,截止至2012年累計為960萬名學生提供保險保障。
教育局下文強賣學生保險
“學平險”是否屬于教育亂收費?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在山西運城卻因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介入而變得撲朔迷離。
“說是自愿,其實是變相強迫,我們覺得是亂收費!”9月29日,在運城市實驗中學,某學生家長向記者抱怨,“第一天孩子回來說要交保險費,我沒讓交,第二天孩子又回來要錢,說老師非讓交不行”。在學校大門口附近,還有幾位打著雨傘的家長正在等候下課后給孩子送保險費。
今年4月21日,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下發《關于2010年治理教育亂收費規范教育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意見要求,中小學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必須堅持自愿和非營利原則;嚴禁采取強制或變相強制手段收取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
其實,早在2000年時,山西省教育廳就與山西省物價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收費管理制止亂收費的緊急通知》,其中第四條“禁止各種亂收費”中要求:保險機構不得通過學校向學生推銷保險業務,學校及其在職人員也一律不準代辦。記者在上述部門采訪中得知,該文并未廢止,仍然適用。
山西省物價部門某專業人士表示:“由學校組織的、在校園內開展的都是不符合國家政策的,但是否屬亂收費不好下結論。”
《中國經濟周刊》在查閱其他省市相關規定時發現,遼寧省在2005年就此問題曾公開表態,“利用教育部門和學校強迫或變相強迫學生入保險,實質就是亂收費”。
去年,保監會允許財險公司從事短期人身意外險業務。學生險營銷模式的改變,及財險公司進入意外險市場,這直接導致了學生險市場的重新洗牌,競爭加劇。隨著9月新學期的到來,新一輪的爭奪大戰必將打響。
保監會遵循保險自愿和規范業內公平競爭的原則,停止了學校對學生意外保險的統一購買,轉為由未成年學生監護人自愿辦理。同時,允許財險公司經營短期人身意外險。這樣學生險又成了各家財險公司追逐的目標。現在,各家保險公司對學生險是怎樣一種姿態?統一購買取消后,對保險公司帶來了哪些影響?購買過程是否有了新的變化?近日,記者走訪了成都市幾家保險公司,令人意外的是,各家保險公司對學生險的態度大不相同,一邊是一直從事學生險業務的壽險公司大倒苦水,另一邊卻是摩拳擦掌極力想進入該市場的財險公司。
統一購買叫停學生險成“雞肋”
在學校統一購買沒取消前,成都學生險市場主要由平安保險公司、太平洋保險公司、人壽保險公司等幾家壽險公司把持著,雖然每份學平險的保費大都定為50元,是所有人身意外險中最低的,但其規模卻很大,只要達到一定的量,保險公司贏利就不成問題。當統一購買叫停后,受沖擊最大的就是長期開展該險種的壽險公司。據了解,成都的太平、新華等一些壽險公司已退出該市場。平安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去年平安人壽保險公司學生險也從叫停前的每年上千萬的保單,下降到現在的500萬左右,業務量幾乎萎縮了一大半。
平安人壽保險公司李經理說,學生險其實是一種帶有公益色彩的險種,主要保障幼兒和在校學生的利益。因此,保險公司一般只要該業務能持平就會繼續開展。由于學校統一購買停止后,學生險業務量急劇萎縮,公司所承擔的風險加劇。如果今年學生險還達不到一個比較理想的規模,那么,明年平安公司可能就會采取提高保費、降低保額、縮小業務范圍等手段來降低風險。
雖然,學校統一購買取消后對保險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但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有關人士表示,導致保險公司學生險業務量降低的因素除了購買方式改變外,還包括業務員的流失,保險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等很多原因。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