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決定從今年1月1日起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再提高10%。這是中國連續第十年上調企退人員的養老金。養老金含金量低提高刻不容緩的事,但物價上漲讓這個有點難。與此同時,部分省份基本養老基金卻入不敷出。確保基金收支平衡、提高養老金連漲的“含金量”,刻不容緩。
養老金含金量低 提高刻不容緩
據統計,養老金絕對水平已從2005年的月人均714元提升到今年的超過2000元。而在此前的1998年到2004年的7年間,中國企業退休人員月養老金一共才增加180元。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指出,今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上調標準是綜合考慮了職工平均工資的增長、物價上漲、養老保險基金和財政承受能力,以及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等因素來確定的。
雖然養老金年年漲,但是這樣的調整在企業退休職工看來,由于物價上漲因素的抵消,“含金量”并不高。重慶市沙坪壩區的謝女士曾是一名街道企業的職工,2009年退休時養老金僅為800多元,連年上漲后已接近1200元。“雖然養老金每年上漲,但是肉、油、蔬菜也一直在漲價,開支一直在增加,豬肉5年多來價格就至少翻了一倍。”謝女士告訴記者,現在每個月的養老金也僅夠勉強維持生活,基本沒有剩余。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指出,近年來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比較溫和,但其中的肉、蛋、米、油等生活必需品漲幅較大,而這些恰恰是退休人員的主要消費去向。“養老金上漲老百姓肯定叫好,但物價水平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養老金上漲的好處。”周天勇說。
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熊暉認為,每年上調10%的做法體現了政府對民生工作的重視,但是養老金的上調缺乏制度層面的保障,老百姓“心里沒底”,因此有必要建立養老金調整的正常機制。“政府必須下定決心,把這個機制盡快建立起來。”熊暉說,“調整機制可以選取通貨膨脹率特別是與老年人密切相關的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漲幅為掛鉤指標,同時調整幅度還應與在職職工的工資水平掛鉤。”
養老金差距不可忽視
同時,養老金差距也不可忽視。差距不單存在于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與企業退休人員之間,很多國企退休員工養老金也明顯高于非國企員工。更大的養老金差距還存在于城鄉居民之間。目前中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養老金中位數為每年720元,而城鎮及其他居民養老保險的養老金中位數為每年1200元,前者僅及后者的60%。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陳步雷教授指出,中國現行法定養老保險制度按照職業對企業職工、農村居民、城鎮個體戶、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等不同群體進行分割,過多的制度性區隔損害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公平性與互濟性。
養老金運營制度何去何從?
隨著養老金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老齡化程度的提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坦言,基金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針對養老金運營制度改革,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近日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中撰文指出,在確保當期養老金發放和保證基金安全的前提下,積極穩妥推進基金的市朝、多元化投資運營,健全基金監管體制,努力消除基金貶值風險,實現保值增值,以利基金長期平衡。
相關資訊:
專家解讀:養老金連漲態勢還將持續四五年
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教授表示,如果能實現養老金雙軌制的并軌,也意味著待遇差基本被拉平了。但考慮到養老金雙軌制并軌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程,實現并軌至少可能還需要5年左右。因此預計企退人員基本養老金連漲,至少還要再持續四五年。孫潔認為,除了漲養老金外,還應整體優化收入分配體系,中國城鄉居民養老金的提高,也是一件很迫切的事情。她認為,由于中國城鄉居民養老金基數極低,切實提高其待遇不可能像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一樣,以年均10%的漲幅來實現。她建議通過制度的調整,推出普惠制的“國民年金”制度,針對居民養老險和新農保的參保者,參考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社會平均工資水平,與其在一定比例上掛鉤,至少將中國城鄉居民養老待遇月人均水平提高至幾百元的水平。
人社部:正研究建立養老金調整機制
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陳步雷教授指出,我國現行法定養老保險制度按照職業對企業職工、農村居民、城鎮個體戶、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等不同群體進行分割,過多的制度性區隔損害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公平性與互濟性。他認為,當前國家財政承擔了機關和事業單位在職人員養老保險中本應由個人繳納的部分,這是有違公平的。此外,公務員保留了退休金的高替代率,而企業職工在降低基本養老金替代率的同時卻未補上企業年金,使得兩大群體的待遇差距持續擴大。建議機關事業單位公職人員要納入國家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承擔同樣的繳費義務、享受平等的養老保險權益。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