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歲終,各大公司都會有分紅,保險公司也一樣,與企事業單位不同的是,保險分紅是保險公司對投保客戶的年終紅利分配。而四大險企在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總和約為290億元,尚不足國有五大行中利潤最高的工商銀行的六分之一。
每年的4月至8月,通常是分紅險上年紅利分配方案集中出爐期。2011年保險公司投資收益難言理想,加上“存糧”(分紅特別儲備)已近耗盡,分紅險分紅率順勢下調將是大概率事件。
然而,眼下并不是下調的理想時機。在壽險銷售本就不景氣的當下,一旦分紅率下滑,對于當年的銷售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為捍衛保費規模,不排除壽險商會想盡辦法“貼錢”來維持紅利水平。
五大行中凈利最低的交通銀行,比四大險企的利潤總和高出155.4億元。
數據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五大行的凈利潤分別為1856.02億元,1581.91億元,1201.15億元,1063.63億元和445.13億元,同比增幅均在10%以上。
同期A股四大上市險企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平安、新華保險的凈利潤總和約為290億元元。這意味著,五大行中凈利最高的工商銀行達到四大險企利潤總和的6.4倍,即使是五大行中凈利最低的交通銀行,也比四大險企的利潤總和高出155.4億元。
從個體來看,中國平安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60.85億元,位居四大險企之首,但這一數字在16家上市銀行中僅高于寧波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和平安銀行,排在倒數第五位。
招商銀行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葛兆強曾撰文表示,目前銀行業壟斷了全社會的金融資源,在社會融資渠道單一的現實下,銀行較高的利潤總量是必然結果。近年來,中國銀行業盈利持續增長,除了經濟的發展和銀行自身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之外,主要得益于快速增長的貨幣供應機制帶動銀行資產規模的高速增長,存貸款利率控制和加息帶來的利差不斷擴大,以及銀行在貸款議價能力上的提升。
而保險業的業績主要依托于保費規模和投資收益,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遠超過商業銀行。今年以來,面對資本市場的低迷和監管趨嚴環境下的保費緩慢增長兩大挑戰,保險業業績有些“蕭瑟”意味。
資本市場持續低位運行,投資收益率下降,四大險企前三季度凈利均出現下降。
記者統計顯示,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跌幅均超過55%,中國人壽第三季度單季、凈虧損22.07億元,成為四年以來首個單季凈虧損。
在解釋凈利下跌時,四家公司提到了同一句話:由于資本市場持續低位運行,導致投資收益率下降,以及資產減值大幅度增加。季報顯示,四家上市險企前三季度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總計已超過450億元,同比增幅均在1倍以上。且第三季度單季計提減值的金額就逼近甚至超過去年全年的減值總額。
計提減值是企業會計處理的一種手段,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企業應當在會計期末判斷資產是否會發生減值,將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并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從理論上講,計提減值僅僅是企業對資產損失的一種預判,計提減值的增加,僅說明了公司相對謹慎的會計處理態度,并不完全反映公司的實際內涵價值。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險企的大幅計提減值將會為公司的盈利改善提供良好的空間。國金證券分析師陳建剛在報告中表示,“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沒有必要粉飾利潤。”他認為,上市險企大規模計提減值,更多反映的是一種經營策略,即做低2012年的EPS(每股盈余),為明年的同比高增長做鋪墊。
為了彌補投資損失造成的資產“饑渴”,四大險企今年以來連續推出融資計劃。據記者粗略統計,四大險企今年以來累計融資額已經超過1000億元,幾乎達到去年全年的兩倍。
資本市場低迷,具體到投保人,意味著他們購買的分紅型保險無法再拿到高額紅利。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中國人壽的保單紅利支出為10.9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82.9%。公司管理層解釋稱,紅利支出下降主要是由于分紅賬戶投資收益率大幅下降。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保單紅利支出實現了同比微增,但與保費增長的規模相比,仍然不相匹配。
據統計,截至2011年年末,分紅型保險保費收入在國內保險總收入中占比超過80%,分紅險“一險獨大”成為中國壽險市場的真實寫照。
“分紅險投資收益差,給業務員的心理也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不敢上門拜訪客戶,就怕客戶問分紅。”一家壽險公司的負責人 王偉(微博) (化名)表示,“如果是高端客戶,有長期投資的打算,可能還好一點。而對大多數客戶來說,一旦分紅收益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即使不退保,至少也是不會再考慮加保了,保險公司的展業難度會大大增加。”
在分紅險投資收益下降的環境下,2012年的滿期給付高峰又讓保險業“屋漏偏逢連夜雨”。所謂滿期給付即保單到期后,保險公司需要向投保人支付的全部收益。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人壽應付賠款161.95億元,同比增長37.22%,較去年年底增長35.5%;中國太保應付賠款63.45億元,同比增長113.13%,較去年年末增長61.9%;新華保險應付賠款6.5億元,較去年年末增長30.3%。
幾大公司均表示,主要因為滿期給付增加,導致應付賠款增加。業內人士表示,滿期給付的壓力不僅讓保險公司的現金流和償付能力承受一定的壓力,還可能會帶來一定的退保風險。
由于部分銀保產品退保增加,今年前三季度,四大險企的退保金同比增長15.45%。
“盡管沒有發生大的群體性事件,但小規模的集中退保還是會出現。”王偉稱,“隨著今年治理銷售誤導的力度不斷加大,此前銷售誤導的一些問題也被暴露出來,不少消費者發現自己受誤導買了保險,或者是投資收益率沒有達到業務員之前的宣稱,都紛紛到銀行和保險公司去要求退保。”
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四大上市險企的退保金達到561.48億元,同比增長15.45%,其中今年第三季度退保金達到199.3億元,較前一季度環比增長16.31%。從三季報已公開披露的退保率來看,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中國人壽退保率為2.08%,新華保險退保率為4%,環比呈現上升態勢。
退保的原因,從中國太保季報中的披露或許能看出端倪,太保管理層表示,退保金的增長主要是由于部分銀保產品退保增加。
事實上,銀保渠道一直是退保的重災區,除去備受詬病的銷售誤導因素外,銀保渠道成本高,價值低的特點也讓銀保銷售存在著一定的不穩定性。中國精算師協會會長,前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魏迎寧曾指出:“現在新開的保險公司,業務80%依賴銀行、郵局渠道,然而銀保銷售模式的成本過高,賣的產品內涵價值也過低。”
中國平安首席律師姚軍在公司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銀保渠道的產品,目前以保障成分低的短期、躉交的儲蓄型產品為主,產品回報的競爭力相對偏弱,而銀行利息處于較高水平,加上客戶預期收益提高,導致部分銀保客戶退保轉而購買其他理財產品。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