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細數交強險的經營歷程,恐怕是一部飽含辛酸的血淚史:字2006年正式實施以來,交強險只在2008年實現盈利,其他年份都呈現出巨額虧損的趨勢,并且虧損有增無減,5年來累計了173億的虧損額。不得不說,交強險繼續變革來改變尷尬處境。
8月10日,《中國保監會關于2011年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情況的公告 》出爐。2011年會計年度結束后,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36家經營交強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分別由會計師事務所對交強險業務情況進行了審計,各會計師事務所均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中國保監會依法對保險公司交強險業務相關報告進行了審核,這份報告中最為敏感的是去年交強險經營虧損92億。
經審計的各保險公司交強險匯總數據顯示,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交強險共承保機動車1.14億輛次。保險責任已到期的保費914億元,保險責任未到期的保費增加69億元,賠付成本749億元,賠付率比2010年下降了0.4個百分點;經營費用277億元(含營業稅55億元,救助基金20億元),費用率比2010年降低0.2個百分點。2011年交強險經營虧損的92億元中,承保虧損112億元,投資收益僅20億元。
與此同時,交強險的賠付率從2008年的68.6%上升到82.3%(2011年為81.9%)。賠付率上升幅度高于費用率下降幅度,導致過去幾年交強險的綜合成本率分別達到101.1%、108.17%、1129%和112.3%。
以往談及交強險虧損的原因,人們總是首先質疑交強險的經營費用是否過高。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教授王緒瑾認為,我國交強險虧損的根源還是目前經營模式不夠明確,“前端政府定價,后端市場經營”,這使得市場經營主體地位不明,政府、企業、監管機構的責任義務界定不清,保險公司難以做到“不盈利不虧損”。
對于這樣的疑問,專家表示,2007年為交強險首個完整經營年度,從2007年到2011年五年的費用率分別為39.2%、32.6%、30.8%、30.6%、30.4%(剔除救助基金后為28.2%),交強險的費用率不僅逐年下降,而且隨著業務進入穩定發展期,費用率基本趨于穩定。
2011年相同核算口徑下,交強險的綜合費用率比商業車險低3.6個百分點。按照2010年費用水平,我國交強險的費用率低于代辦模式的日本8.0個百分點,低于臺灣代辦模式約5.8個百分點。從基本國情與社會效用來看,實現了以最小的成本發揮最大保障功能的制度目的。
由于賠償標準提高,2012年人傷損失將上升10%左右,受交強險限額的影響,賠付成本上漲幅度則相對收窄,預計2012年賠付成本可能會出現2%左右的上升。
導致交強險虧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業界人士看來,首先是拖拉機等農用車車型費率低,賠償標準卻逐年提高。2011年,僅營業客車、營業貨車、掛車和拖拉機四類車型的虧損就合計73億元,在交強險的全年虧損中占比高達八成。其中,營業客車和營業貨車受人傷賠償標準上升影響最嚴重。以江蘇為例,營業貨車死傷案均賠償從2008年限額調整后的26654元上漲到2010年的31657元。不僅如此,掛車以貨車30%的保費承保與貨車同等限額的人傷案件,拖拉機因體現惠農政策而制定了較低的費率,實際上很多拖拉機并非用于農業生產而是用來跑運輸,這些都造成了交強險費率與風險的嚴重不匹配,同時也為虧損埋下了隱患。
司法實踐標準的不統一,人傷司法鑒定特別是評殘標準的執行尺度不夠規范也是造成交強險虧損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部分基層法院不認同分項責任限額賠償、除外責任、醫療賠償標準等規定,這種情況在江蘇、浙江、上海、安徽和山東等地最為嚴重,這五個省區2011年交強險經營虧損63億元,占全國交強險經營虧損的69%。
自2006年7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以來,交警部門逐步從事故調解中解脫出來,大量交通事故糾紛涌向法院,許多基層法院為此專門成立了民三庭或交通法庭來處理交通事故。在法院審理按交通事故賠償糾紛案件時,出現很多新的審判理念,這些理念往往與交強險條例相違背,甚至有基層法院直接認定《交強險條例》的規定違法而不予適用,導致保險公司付出了超額的代價。
在虧損面前,不少保險公司希望調整交強險保費,以應對時刻變化的成本壓力。對此,有專家表示,對于交強險并不應該簡單要求“漲價”,而是應細化完善費率調整機制,明確調整費率流程。
盡管連年虧損,但這并不能阻擋外資保險公司積極介入我國交強險的步伐。因為只有具備了銷售交強險的資格,才能真正進入車險市場。不少保險公司也明白,盡管交強險是虧的,與商業車險捆綁起來,實際上保險公司是賺錢的。
自今年5月1日修訂后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允許外資保險經營交強險業務,已經有多家外資機構向保監會提供了產品報備等申請,目前監管層還在審批中。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教授庹國柱認為:“國際上經營交強險的模式與境內不同,比如美國,采取的是市場化的方式,政府只強制車主投保,但保險條款和費率在政府的一定規定下,由各商業保險公司自己制定,盈虧由保險公司自己承擔。另外一種模式就是日本和中國臺灣采用的代辦模式。”
同時庹國柱也提出了我國交強險的特殊性。“境內的情況和以上兩種都不同,雖然條款費率是由行業協會制定保監會審批,但保險公司缺乏定價權,所以在費率調整方面比較被動。這也成為改革路上的一大絆腳石。”
對于交強險的虧損,業內將賠錢最終歸咎于“前端政府定價,后端市場經營”的模式,也就是“政府統一定價且少有調整,很難適應市場的變化”。一位保險公司人士指出,人傷醫療費用逐年上升,費率卻沒有跟進調整,承保賠錢是必然的。也有專家直指交強險遵循的“不盈利不虧損”原則難以激發保險公司的積極性,現有經營模式求變勢在必行。至于如何突破,突破之路又在哪里,則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各有各的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又存在明顯的問題。
觀點一 適時調整費率
自2008年2月下調交強險基準費率以及2007年7月開始實施費率浮動辦法以來,汽車業務單均保費從2006年的1384元降至去年的1075元,降幅達到22%。單均保費收入下降,人傷賠付金額提高以及醫療賠付成本增加,直接導致交強險的償付成本提高。數據顯示,去年交強險的賠付率為81.9%,與上一年相比略有下降,但與發達國家60%-70%的賠付率相比仍明顯偏高。
觀點二 區域化費率調整
交強險屬于強制性的責任險,目前全國統一費率,執行統一的浮動標準。城鄉一樣、各省區無差別,風險大小與費率不匹配,不能體現保險產品的定價原則。去年,江蘇、浙江、上海、安徽、山東虧損最為嚴重,經營虧損達到63億元,占全國交強險經營虧損的69%。如此大額的虧損,對于其他交強險經營良好的地區顯然有失公平。
有專家就建議,首先對交強險條例進行修訂,進一步明確費率調整的觸發條件、調整程序、調整頻度、調整主體等,推動區域差別費率試點工作,擴大地區試點范圍,逐步實現整體不盈不虧。
觀點三 企業代辦經營
保險公司作為交強險的代理人,只收取固定的代辦手續費并不承擔相關的經營風險,所有承辦交強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都必須加入“強制保險共保體”,負擔分配保費與賠款。交強險費率的厘定遵循“不盈利不虧損”的原則,由厘定機構計算并報政府批準,再由保險公司統一使用。目前,日本、我國臺灣套用這一模式。
代辦模式自然會受到保險業的推崇,因為自己經營的是無風險生意,穩收代辦費用,但相關的經營風險則歸于政府,必然增加政府的壓力。據悉,國內曾試圖在一省進行交強險代辦試點,但前期備戰三年多最終放棄,原因之一就是經營壓力將使政府負擔過重。
一旦實施代辦,還應該解決如下一些問題,如由哪些保險公司代辦,以什么標準來衡量,代辦的市場份額多大,這必然在保險業內引來更多的紛爭,且不利于市場化服務。
觀點四 商業化經營
商業化經營交強險符合市場化發展的規律。目前來看,美國、英國、德國等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均采取這一模式,也就是各保險公司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行制定交強險條款。
不過,風險較大的車型,如農用車等將增加費用成本,商業化經營交強險容易引起部分機動車主的非議。
觀點五 營業稅減免
保險公司在經營交強險的過程中,在體現企業社會責任之時不斷出現虧損經營,但營業稅絲毫沒有減免。有保險人士抱怨,對于自負盈虧的商業化企業而言,有失公平。
因此有人建議政府應該減免交強險營業稅,鼓勵保險公司更好地保障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利益。依據去年交強險保費收入982億元計算,如果減免營業稅將有望為保險公司帶來約60億元的收入。
專家曾建議,政府應該對拖拉機、出租車等虧損嚴重的險種給予一定的補貼,鼓勵投保積極性,從而擴大交強險承保面,有效分散事故風險。據了解,去年營業客車、掛車、拖拉機等交強險虧損嚴重,合計虧損達到73億元。
交強險承保虧損與否,由其綜合成本來決定,而綜合成本又由賠付支出與經營費用支出組成。賠付數據毋庸置疑,因為每賠出一筆款項都會有發票為證,而經營費用支出恐成糊涂賬。
有保險專家認為,交強險的經營費用支出誰來鑒定,辦理一起車險事故,有多大比例的經營費用支出歸入交強險、三者險、車損險并不透明。
作為強制性的保險,交強險的地位是無可非議的,但是持續性的虧損是誰都受不了的,按照前幾年的虧損額度來看,2012年的虧損是注定了,并且虧損度可能高于2011年的92億。如果再不改革,交強險的地位將會受到很大的挑戰。
保監會也曾表示,針對當前交強險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會同相關部門深入研究交強險的經營模式,提出完善交強險經營模式和建立科學費率調整機制的具體方案。不過,一旦基準費率依據交強險盈虧而調整,車主很可能面臨增加保費支出的壓力。
交強險的改革之路,可謂任重而道遠。但如果放任交強險如此發展下去,將會為保險公司造成難以承受的壓力,這也是保監會不想看到的局面。我們可以看到,交強險的改革已經逐漸提上了議事日程,年底有望推出新的暫行條例。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