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規范財產保險市場秩序,天安保險積極調整發展策略,加強內控和稽核審計工作,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確保天安保險經營效益。
根據財產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情況表,全國60家財產險公司共實現保費收入3240.72億元,同比增長14.84%。在保費規模排名前十的財險公司中,只有排名第九的天安財險出現了5.01%的降幅,其余9家公司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記者查閱該公司2010年和2011年年報發現,天安保險已連續兩年虧損,其中,2010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虧損為1442萬元,綜合損失總額為1132萬元;2011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虧損為4.36億元,綜合損失總額為5.37億元。
持續的虧損給天安財險的償付能力帶來挑戰,截止2011年底,天安保險償付能力充足率僅為52%,已低于保監會規定的監管紅線。只要險企的償付能力觸及監管紅線,就表明經營風險敞口加大,保監會可將該公司列為重點監管對象。根據規定,對償付能力充足率在30%到70%之間的公司,保監會可責令該公司拍賣不良資產、責令轉讓保險業務、限制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水平和在職消費水平、限制公司的商業性廣告、責令停止開展新業務以及采取中國保監會認為必要的其他措施。
償付能力承壓迫使天安財險不得不要求股東繼續輸血。中國保監會7月26日同意天安財險將注冊資本金由43.4億元變更為56.4億元,增加資金13億元。
12月4日,有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天安財險11月30日召開董事會通過高煥利任職天安財險總經理的決議,天安財險原總經理洪波升任天安財險董事長,原董事長范小清則離任。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煥利曾因是新華人壽3.5億虧空大案當事人上級被嚴重警告,其能否取得總經理任職資格還不得而知。
高煥利于8月初從生命人壽辭去副總經理職位,8月底就以“經營管理工作組副組長”的名義“空降”上海天安財險總部,實際行使CEO的權利。高曾任原新華人壽總經理孫兵的秘書以及七大管理中心架構時期的銷售管理中心主任。孫兵這次則以“天安財險經營管理工作組組長”的身份直接走到前臺。
對于高煥利而言,入主天安財險后還面臨多達41億累計虧損的歷史包袱。但高煥利透露,其已經厘定了三大利潤來源,以逐漸消除歷史虧損。
不過,此次高煥利任職資格是否能順利獲保監會的批準尚不得而知。據老新華人士透露,就在11月28日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公布判處死緩的王付榮案件中,其時主管新華人壽銷售的高煥利就被保監會領導提出“嚴重警告”。因此在他看來,高煥利的高管資格獲批仍困難重重。
根據中國保監會的通報,2003年至2009年10月期間,前新華人壽江蘇泰州支公司副總經理王付榮涉嫌詐騙和挪用保費約人民幣3.5億元。因其存在將部分資金返還受害人等情形,該案件可能給新華造成的資金缺口預計約人民幣2.8億元。
但如果把王案歸咎于僅負有間接管理責任的高顯然并不公平。新華人壽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處理,對于案件直接責任人,予以開除處理并移交司法機關;對于其直接管理人,分別予以開除、撤職或降職處理;對于負有其它間接責任的總分公司相關人員,視責任輕重,分別予以降職、記過、警告等不同類型的處理。”高煥利的起伏總與孫兵的軌跡巧合交集。
早在2009年底匯金公司控股新華人壽后,孫兵就帶領產品管理中心主任楊智呈、銷售管理中心主任高煥利、運營管理中心主任趙子良共同辭職,并一手策劃了楊、高、趙三人南下轉會位于深圳的生命人壽任總經理和副總經理,而孫兵則以“生命人壽高級顧問”身份幕后遙控。
一個細節是,孫兵現在則擔任天安財險經營管理工作組組長,高煥利最初是以天安財險經營管理工作組副組長身份入主。
對于高煥利而言,入主天安財險的壓力可想而知。從天安財險2011年的年報看,虧損4.36億元,成為非上市財險中的“虧損王”,累計虧損則達到41億元。對于虧損王的稱呼,高煥利并不以為然,“去年之所以虧損那么多,是因為清理未決賠案就有數億元,現在我們的資本金雄厚,一次性甩完了包袱,我很有信心在明年一季度就實現20%以上的增長。”
以天安財險天津分公司為例,理賠部將出險客戶賠案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5000元以下、無人傷小額賠案實行“一紙快賠”,由查勘人員現場或上門收取客戶資料上傳系統,進行網上理算結案、當日劃款賠付。
第二類是渠道業務賠案實行“專人理賠”,由業務渠道專管員與業務渠道單位對接,上門收取客戶資料,進行集中賠付。第三類是其余的散單客戶和人傷案件實行業務員“親情理賠”,由承保此業務的業務人員負責與客戶溝通,上門收取客戶索賠資料,解決客戶需求,進行人性化賠付。通過這些措施,其當年結案率同比提升了5個百分點。
據高介紹,新一年天安財險將從三個方向要利潤,第一是加強IT、電銷等基礎建設,使其更高效為銷售和售后服務;其次是利潤+承保兩條腿走路,不一味追求規模;最后是精細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但是,僅僅將虧損歸咎于清理“未決賠案”似乎并不全面。與壽險公司2011的慘淡不同,受益于近幾年財險市場環境的凈化,以及電話銷售等新渠道的生猛崛起,國內財險市場已步入盈利周期,財險公司去年普遍盈利較好。統計顯示,去年非上市財險公司52家中有29家實現盈利,盈利額為47億元,相對壽險40億元的虧損來說,可謂是行情向好。
事實上,今年初保監會就發布《關于開展財產保險積壓未決賠案清理專項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財險公司、各保監局開展財產保險積壓未決賠案清理專項工作,清理范圍包括2011年12月31日24時前發生并報案,尚處于理賠過程中財務未支付的案件。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