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國保險行業年度峰會于本月初在北京舉行。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常勇出席峰會并發表講話。
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常勇就保險業如何促進社保體系的建設這一課題表達了看法。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依上持續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未來十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必將更加重視和諧社會的建設,更加關注民生,保險業有望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特別是病有所依,老有所養方面發揮作用,成為重要的生力軍。作為中央直管的國有保險公司之一,中國太平[14.820.82%]承擔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歷史使命,太平養老將積極參與我國社保體系的建設。
鄭常勇表示,大病商辦的準入主體要具有良好的品牌,豐厚的實力,先進的ID系統,可提供具體式服務的條件。保監會對實施主體實施嚴格的準入機制。對競標不規范、服務不達標的予以警告,甚至建立退出機制,防止非理性競爭,提升保險業的社會形象,把好事辦好。
8月份國家發改委、衛生部、財政部、人社部、民政部、保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面積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正式啟動了城鄉居民大面積保險的商業化運作,這既是中央政府對商業保險的認可,對保險業的信任,也為我國保險的健康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力的合力和生機。大病覆蓋是最廣泛的領域,有人估計保費規模達到4000億,保險業要通過誠信、專業高效服務,切實維護城鄉居民的利益,共同維護好保險業的形象。一是堅持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原則,算經濟帳,也要算政治帳,算當前帳,也要算未來帳。服務時效要快,提供一站式集散式服務,讓患者滿意、家屬滿意、讓中央和地方政府滿意。發揮保險業在精算支持、價格厘訂、費用管控、行業監管等優勢,充分發揮商業保險的作用。絕不辜負中央對保險業的信任。目前保監會正抓緊制訂相關的管理辦法,期盼保監會為大病商辦的管理細則。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得到完善,通過現收現付制,基本解決了現階段城市職工退休問題,但我國養老體系也逐步暴露制度性、根本性的問題,一是我國積累的養老金資產跟發達國家存在巨大的反差,美國的養老金資產有20億美金,占GDP133%,我國只有2.5萬億人民幣,占GDP比重只有5.5%。在世界通行的有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商業補充養老構成的模式中,我國呈現出第一支柱獨大,第二、第三支柱弱小的局面,和發達國家比存在明顯的反差。三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主要配置存款和一年定存,少量買國債,導致基金的收益率難以跑贏通脹。
最后鄭常勇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大力發展第二、第三支柱,特別加大企業年金和個人商業養老補充稅收優惠制度,鼓勵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購買企業年金和商業補充養老保險。加快上海市稅收優惠制度的試點,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向周邊推廣。
二是加大各類社保基金的市場化運作力度,允許企業年金管理人參與資本運作,適當拓寬資金運作渠道,在確保資金安全渠道下,提高投資收益。據統計2001-2011年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的平均收益率是8.4%,2006年到2009年企業年金的平均收益率達到了10.5%,當然06、07年我們的資本市場非常好,趕上了很好的時光,均大幅高于同期的存款利率和CPI,廣東社保基金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進行市場化運作就是很好的嘗試。
三是加快事業單位的改制,特別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事業單位走市場化道路,建立企業年金計劃,相應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盡管基本養老基金有2萬億結余,隨著老齡化的加劇,社保基金的支付壓力越來越凸現,缺口非常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差異越來越大。國家應從戰略高度來規劃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組織部際工作小組專題研究現有社保體系的不足,并制訂具有前瞻性應對措施,進一步完善我國社保體系的建設。以上是我個人之見,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最后謝謝各位主持人。我們和太平洋[5.17-1.90%股吧研報](4.81,-0.05,-1.03%)很容易混淆,我這里也做個廣告,中國太平很多人誤以為是太平洋。我們和人保、國壽是同門同祖。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