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在社會保障體系中是國家穩定的基礎,不僅涉及整個社會安定,更關系到中國的長治久安。在西方國家,保險業在政治經濟界有著巨大影響,甚至可以左右政府的一些重要決策。
在主題為“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賽瑟論壇上,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美國信安國際公司副總裁袁時奮、中國人壽養老保險公司董事長王建等專家學者及保險業人士就“中國養老年金市場發展”議題進行了廣泛討論。
社會保障須對接商業保險
如何推動商保與社保的結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在本次“中國養老年金市場發展”高層論壇上給出了答案:“年金是社會保障和商業保險對接的接口”。
在談到當前國內養老年金市場困境時,鄭秉文指出,第一,當前,在企業年金市場,實行的都是一次性發放,而商業保險市場,即壽險市場的規模又太小。因此,中國養老年金市場面臨的第一個困境是統賬結合的制度設計問題。第二,是養老金待遇發放年金化問題。第二支柱可采用年金形式,但由于強制性的基本養老保險,使得年金化的比例并不高。第三,缺少了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發展,第三支柱也很難發展。因此,中國的社會保障需要注入商業保險的因素。對于年金市場,如果個人賬戶做實,就應該讓其年金化。
“中國的社會保障必須注入商業保險的因素。”鄭秉文表示,尤其是去年9月六部委發布大病保險新政引入商業保險因素,這是一大進步。在年金市場方面,如果個人賬戶做實,就應該讓其年金化。而一旦實現年金化,就必須將社會保障和商業保險對接,即個人賬戶,這是促進年金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路徑,也是商業保險創造發展年金市場的一個重要途徑。
市場化運作提高養老收益
“當前養老金現收現付的制度,肯定是不可支撐、不可持續的。”中國人壽養老保險公司董事長王建在論壇上指出,政府應重新建立社會保障體系,養老金企業與個人繳納都應該歸于個人賬戶,應該做實個人賬戶,通過市場化、商業化運作方式來提高收益,可以解決基本保障養老問題。比如現在澳大利亞和香港的企業年金的操作方式,都是按照企業年金的操作方式,已經成為政府強制性的措施,解決了第一支柱未來面臨的問題,對國家財政以及老百姓都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