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隨醫療費用“水漲船高”而增加的基金支出,另一方面是持續攀升的城鎮職工醫保增收壓力,醫保基金“穿底”危機不容小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證實了這一風險的存在。李忠表示,目前醫保基金結余地區分布不均:比如說在一些勞動力流入的大省,由于人員年齡結構的問題,人員構成可能比較年輕,比如深圳醫療保險的支出相對較少,結余比較多。另外有一些省比如北京、天津,醫保基金收支基本是平衡的。還有相當一部分的省其實已經出現了當期支大于收的狀況。
收不抵支可能發生在市一級
根據公開數據統計的云南、湖北、四川、遼寧、吉林、安徽等近20省份職工醫療保險收支和結余情況發現,上述省份2012年沒有出現收不抵支的現象。例如,2012年,湖北省征收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161.2億元,支付154.8億元;河南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213.52億元,支出161.54億元;江蘇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收入531.6億元,總支出418.7億元;重慶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135.18億元,支出104.80億元。
對此,接受采訪的一位專家猜測,雖然從省一級的統籌層次看,醫保基金缺口不明顯,但同一省內各地情況并不平衡,收不抵支可能發生在市一級。“職工醫保基金統籌層次還比較低,個別能到省一級,但基本上只統籌到市一級,但大多還是調劑金模式。”這位專家表示。
以廣東省為例,廣東省人社廳廳長林應武近日表示,截至2013年,廣東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結余1154.04億元,但目前醫保基金結余很不平衡,87%集中在珠三角7個市,而其他14個粵東西北欠發達地區基金結余僅占了全省的13%。
公開數據未有收不抵支統計口徑有關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褚福靈認為,各省公開數據之所以未有收不抵支,與統計口徑有關。“職工醫保基金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統籌基金現收現付,而個人賬戶則是儲蓄性質,歸個人所有,這部分錢大概占醫保基金全部結余的四成。因此,如果僅從統籌基金看,有些地區可能已經出現了當期收不抵支的情況。”褚福靈說。
醫保基金“穿底”的隱憂正日益凸顯
在醫保基金近年支出大增背景下,其“穿底”的隱憂正日益凸顯。以北京地區為例,因調整醫保支出結構,提高報銷比例、提高封頂線、擴大報銷范圍等原因,醫保統籌基金支出規模持續擴大。有統計稱,2005年至2009年間,當年結余最少的年份也超過23億元;2010年當期結余降至約11億元,而當年醫保支出費用增長高達40%以上。
李忠表示,隨著新醫改的逐步推進,保障水平的逐步提高,各項制度的逐步完善,特別是推出了大病保險等政策,醫療保險基金現在支出的增幅已經高于收入的增幅。“從近兩年的數據看,支出的增幅都高于收入增幅5個點以上。按照這種趨勢,目前的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結余已經越來越接近于6-9個月的標準。”他說。
盡管短期資金無虞,但長期來看種種“控費”手段,雖可緩解眼前的赤字壓力,卻無法解決醫保結構性問題。據了解,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可通過吸納年輕的外來就業人口暫時緩解醫保支付壓力,但這種做法只是利用大城市的資源優勢,轉移了代際矛盾,而不是將之消解。
相關資訊:
醫保個人繳費標準明年或調整 強化個人繳費義務
記者昨天獲悉,市醫改辦和人力社保部門表示,今年城鎮居民醫保人均籌資提高至1000元后,需在去年人均680元的基礎上增加320元。為確保城鎮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平穩過渡,減少社會影響,不增加個人負擔,此次增加的籌資將由市、區(縣)財政各負擔50%。其中,政府補助標準將由人均540元提高到860元,個人繳費水平仍保持每人每年140元不變。
根據中央文件,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個人繳費應隨總籌資水平作相應調整,個人繳費應占人均總籌資20%左右。記者了解到,因為參保城鎮居民已在去年9月至11月交完今年醫保費用,所以今年個人繳費水平不變。
明年,北京市將根據國家要求,研究建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科學合理、協同增長的機制,強化個人繳費義務,確保醫保制度平穩運行。這意味著2015年起,醫保個人繳費標準或作調整。
人社部:近六成醫保基金不能動
目前全國醫保基金已經累計結余了7644億元。不少網民抱怨,國家“有7000多億的錢躺在賬上睡大覺,卻不肯給百姓多報銷一些醫療費。”對于這個問題,李忠表示:“7644億,并不是簡單的結余,它可能是個結存和統計方法問題。”李忠介紹, 2009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財政部根據當時醫療保險基金的狀況,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深入調研,綜合分析了各方面的情況,提出醫療保險要保證健康持續的運行,必須保證能有6至9個月支付需求的水平。水平過高或過低都是需要重點警戒的問題。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