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收益近7%的余額寶,在春節過后,余額寶收益率就開始一步步的走下坡路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余額寶收益率急速下降呢,余額寶高收益下降的背后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給制約的呢?
銀行意欲收復“失地”
資料顯示,委托期僅30天的廈門國際銀行某款短期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委托期35天的招商銀行某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6.4%;而南昌銀行某委托期47天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也達到了6.5%。這些在早期難得一見的高收益率近來開始頻頻出現在各家銀行的理財產品中。
“銀行面對余額寶的競爭,需要適當釋放自己的收益來滿足市場。”諾亞財富高級理財師馬天翼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如果銀行想逼退余額寶,那么短期內其理財產品收益率就不會下調。”
對于投資于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債券以及資金拆借、信托計劃和其他金融資產的一款普通銀行理財產品來說,收益率的浮動和銀行同業存續、債券利率相關。資金面的寬松與否,直接影響了這些產品的收益水平。事實上,余額寶也一樣。
余額寶對應的天弘基金增利寶貨幣市場基金,其投資同業存款的比重達80%~90%,其余投向利率債、高等級的信用債等。
去年6月份開始,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張導致市場資金價格一路飆升,余額寶主要投資的銀行協議存款價格也水漲船高。
“目前余額寶收益率下滑是因為他們獲得基礎資產的能力變弱了。比如之前余額寶能拿到50億元去購買基礎資產,年化收益率6%,一年產生3億元的收益;但現在能拿到100億元,而基礎資產的規模還是只有50億元,收益也還是3億元,但收益率只剩3%。余額寶們規模的急速膨脹和其獲取基礎資產的能力不相匹配。”馬天翼表示,不管是銀行理財產品還是余額寶,掛鉤的基礎資產都是貨幣基金,在流動性寬松的情況下,收益率下滑是必然的。但畢竟銀行具有體量的優勢,而且獲得基礎資產的能力也高于“寶寶”們。
超高收益率為“嘩眾取寵”?
如果說年化收益率突破6%的理財產品的出現,是銀行意欲收復“失地”,那么預期年化收益高達11%的理財產品則有點嘩眾取寵的意味。
資料顯示,招商銀行某股票表現聯動理財產品,委托期限74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11%,100%投資于某股票相關的衍生產品。根據產品說明書,如果標的股票收盤價期末價格大于期初價格的118%,則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11%;若股票收盤價期末價格小于等于期初價格,則其年化收益率僅為4%。對于投資者來說,購買這款產品能拿到最高年化收益率的可能性有多大?
興業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投資經理曹宇表示:“根本不可能拿到11%的年化收益率,如果它拿到了,別人還怎么做?”
對于結構化理財產品,業界目前也存在一定的分歧。中信銀行一位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結構化產品的超高收益其實就是銀行為了吸引更多資金而設立的,高收益肯定意味著高風險。4%的保本收益是銀行為吸引大量資金而冒的險,這是銀行在風險與規模間的博弈。”
余額寶起初的高收益就是被很多專家認為是一種太超乎常理的急速增長,所以說回歸到正常的收益一個原因可能是可方面銀行等因素的質押,更有可能是因為產品的本身。
余額寶收益率為何不能長期保持高速增長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