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張小小的卡片,很多年紀大的消費者不知道該如何使用自己的醫保卡,很多人疑問醫保卡丟失可以補辦嗎?醫保卡可以查詢嗎?對此,小編做出了正確的解答。
社會保障卡是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統一規劃,由各地勞動保障部門面向社會發行,應用于勞動和社會保障各項業務領域的集成電路卡(IC卡)。其中,面向城鎮從業人員、失業人員和離退休人員發放的稱為社會保障(個人)卡,面向用人單位發放的稱為社會保障(用人單位)卡。由于社會保障(個人)卡是目前勞動保障部有關卡規劃和規范的重點,各地實際發放的也多集中于這一種卡,所以通常我們所說的社會保障卡,就是指社會保障(個人)卡。
社會保障卡卡面和卡內均記載持卡人姓名、性別、公民身份號碼等基本信息,卡內標識了持卡人的個人狀態(就業、失業、退休、失業等),可以記錄持卡人社會保險繳費情況、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信息、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信息、職業資格和技能、就業經歷、工傷及職業病傷殘程度等。社會保障卡是勞動者在勞動保障領域辦事的電子憑證。持卡人可以憑卡就醫,進行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結算;可以憑卡辦理養老保險事務;可以憑卡到相關部門辦理求職登記和失業登記手續,申領失業保險金,申請參加就業培訓;可以憑卡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和申領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等。此外,社會保障卡還是握在勞動者手中開啟與系統聯絡之門的鑰匙,憑借這把鑰匙,持卡人可以上網查詢信息,將來還可以在網上辦理有關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
據悉,按照國家“一卡多用,全國通用”的原則,社保卡將采用全國統一的標準規范制作。隨著不同地域信息系統的相互聯通,社會保障卡將在全省范圍使用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全國通用。
參保人員可持社會保障卡,在本統籌地區及跨統籌地區定點醫療機構門診、住院過程中實現醫療費用的即時結算,實現“一卡通”。參保人員在使用社會保障卡進行醫療費用結算時,一部分費用是依據結算政策標準由醫保統籌基金支付,另一部分費用(個人自付部分)可以使用個人賬戶余額支付,還有一部分費用(個人自費部分)需要個人用現金支付。使用社會保障卡時,如果出現個人醫保賬戶余額不足或者需要個人自繳費用等情況,可直接刷社會保障卡,讀取其銀行借記卡信息,輸入個人銀行賬戶密碼,來完成這部分費用的支付。
今后,社會保障卡將逐步實現身份憑證、查詢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信息、進行參保關系異地接續、繳納社會保險費、社會保險待遇領取、醫療費用即時結算、社會保障卡加載電子錢包小額支付功能等等。作為身份憑證,社會保障卡將是持卡人享受公共就業服務、就業扶持政策的身份憑證;是辦理參保登記、繳費申報、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醫療費用報銷、待遇領取、資格認證等業務的身份憑證。
為查詢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信息,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將逐步開通以下三條查詢途徑:一是社會保障卡作為信息記錄載體,可在觸摸屏或其他帶有讀卡設備的計算機上脫機讀取卡內信息記錄。二是社會保障卡作為電子憑證,持卡人可在觸摸屏或其他帶有讀卡設備的計算機上聯網查詢應用系統數據庫內的信息。三是社會保障卡作為電子憑證,持卡人可以登錄網站查詢相關信息或辦理個人資源社會保障相關事務。
在進行參保關系異地接續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將通過信息系統建設,使參保人員逐步實現持社會保障卡即可辦理參保關系異地接續,如養老保險參保關系異地轉移接續、醫療保險參保關系異地轉移接續、失業保險參保關系異地轉移接續。
今后,遇到類似問題只需撥打12333就能解決。12333公共服務平臺20日起正式運行,為全省公眾提供政策查詢、社保卡掛失及查詢、個人基本參保情況咨詢、勞動關系糾紛投訴舉報等服務。該平臺涵蓋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各項業務領域。
目前,平臺設置30個電話座席,工作日為5×8小時,但社保卡掛失提供7×24小時自動語言服務和網站自助掛失服務。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