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浪潮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已初現端倪,這其中就包括日趨緊迫的養老保險保障需求。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誰來為我們的老年退休生活提供保障?交了那么多年的社保,很多人都還不知道最新養老金計算方法,今天就跟大家講講養老金的相關問題,看看等到我們退休時,能有多少退休金。
最新養老金計算方法
社保養老金每年確定一個基數,這個基數為上年月平均工資(收入),然后按個人8%,公司20%的比例繳納養老金,個人的8%全部進入個人帳戶,公司的20%有一小部分(本人的是3%)也轉入個人帳戶,相當于按基數的11%入個人帳戶。剩下的17%則歸入社會上的社保基金。
而我們若干年后退休了,所得到的最新養老金計算方法如下:
退休那年的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注意:是社會平均工資)的20%加上退休時養老金個人帳戶總額除以120。
最新養老金計算方法舉例說明:
加入你退休的前一年的社會平均工資為2000元,這一點,你可以得到2000*20%=400元,個人戶頭有6萬元,60000/120=500元,合計是900元。倒算回來,假設工齡是20年,則每月個人戶頭要交250元。250/11%*8%=182元,如果算上20年的個人帳戶利息,也得每月扣個人170元。
假設將這170元每月存入銀行,20年后,戶頭有42000元,兩者的差額為18000元,但是銀行的42000可以一次提取出來,而養老金得逐月領取。而且社會平均工資這個數字比較模糊,沒有一個科學準確的計算方法,我覺得這個數字普遍是偏低的。
最新養老金計算方法及公式為:基本養老保險金=基礎養老保險金+個人賬戶養老保險金+過渡性養老保險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20+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
基礎養老保險金和過渡性養老保險金公式中,“實際繳費工資指數”即實指數(下同)為被保險人參保繳費至符合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期間,相應年度的實際繳費工資基數,與相應年度上一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比值之和的平均值。被保險人曾在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并在統籌范圍辦理退休的,實指數為其各階段的實際繳費工資基數,與相應年度上一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比值之和的平均值。
下面引自《北京市基本養老保險規定》的一段關于最新養老金計算方法的詳細解釋以及和新養老保險計算方法對比:
本養老保險金由基礎養老保險金和個人賬戶養老保險金構成。基本養老保險金月標準按照京勞社養發21號文件規定的基礎養老保險金、過渡性養老保險金計算公式和國家規定的個人賬戶養老保險金計發月數計算,過渡性養老保險金公式中,“視同繳費年限”即N同為被保險人1992年9月30日前符合國家及本市規定的連續工齡;“繳費工資指數”即同指數為1;“1998年6月30日前的實際繳費年限”即N實98為被保險人1992年10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期間符合國家及本市規定的連續工齡(含實際繳費年限)。
個人賬戶養老保險金月標準,以個人賬戶儲存額與個人賬戶補貼額之和,除以國家規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補貼額計發辦法為:1992年9月30日前參加工作的被保險人,分別以1992年10月1日至參保繳費前相應年度上一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不滿整年度的按實際工作月數計算,下同)為基數,乘以相應年度本市規定的個人賬戶規模比例,累計計算之后,再乘以本人的實指數;1992年10月1日后參加工作的,分別以參加工作至參保繳費前相應年度上一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為基數,乘以相應年度本市規定的個人賬戶規模比例,累計計算之后,再乘以本人的實指數。
最新養老金計算方法應用案例:為了便于計算,假設王先生平均月薪4000元,養老保險繳費期限為10年,假設10年后北京市月平均工資是3000元,那么退休后,他在政策變化前后各能領到多少養老保險金呢?
目前最新養老金計算方法應用案例:如果按現行的養老保險金制度,王先生退休后每月可領到的養老保險金=3000元×15%+4000元×11%×12×10÷120=890元(“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部分忽略不計,下同)。個人養老賬戶的規模將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后,王先生退休后每月可領到的養老保險金=3000元×15%+4000元×8%×12×10÷120=770元。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