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跨市轉接辦法,千呼萬喚而終于出臺。在政府而言是兌現了當初的承諾,在公眾而言則是看到了一線社保公平的曙光。不能跨地區轉接的社保,實質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保。因為真正的社保,根本沒有必要退保,退保就是勞民傷財,退保就是財富掠奪。作為一種政策性兜底保障,只要讓人家參加,就必須對其負責到底。
隨著就業流動性增大,企業職工社保關系轉移續接的需求不斷增大。而很多人在辦理社保關系跨省市轉移續接時,對辦理手續仍然“犯糊涂”。那么,我們就對社保跨市轉移做以解釋說明。參保職工在離開原參保地時,只需向當地社保機構開具《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憑證》,今后都可憑此提出辦理社保跨市轉移接續申請,無需再往返辦理手續。
社保跨市轉移接續需保存好參保繳費憑證
“今年前三季度,煙臺市共辦理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跨省(市)轉出2572筆,轉移資金3682.66萬元;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跨省(市)轉入2840筆,轉移資金3343.52萬元。”煙臺市社會勞動保險事業處的工作人員介紹,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才和勞動力流動性不斷增強,隨之帶來了企業職工社會關系,特別是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需求的不斷增大。
而隨著現在辦理社保跨省以及省內跨市轉移的人越來越多,新的轉移接續政策與老政策相比,在便捷程度上可謂有“天壤之別”。
“職工辦理跨省或者省內跨市基本養老關系轉移續接的手續并不繁瑣”,煙臺市社會勞動保險處工作人員介紹說告訴記者,對于職工來講,只需要在離開原參保地時,向當地社保機構開具《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憑證》就可以了,無論再到何處參保繳費,都可以憑此提出辦理轉移接續的申請,無需再往返辦理手續。剩下的工作都是社保機構之間在互相聯系,轉移手續辦結后,將通知用人單位或職工本人。
跨省轉接同社保省內跨市轉接辦理流程基本一致
對于目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轉移接續辦法,省內社保跨市轉移以及跨省轉移接續,辦理流程基本都是一樣的。
40歲的劉先生戶口在芝罘區,由于工作原因,之前先后在濟南和北京分別參加了一份社會保險,但由于當時對社保政策不了解而且辦理轉移手續也很繁瑣,這兩份保險一直沒有接續到一起。目前,劉先生回到煙臺某公司工作,手頭除了《養老保險手冊》只有一份北京社保出具的《參保繳費憑證》。所在公司HR人員得知情況后,及時向市社會勞動保險處咨詢,市社保處分別與北京社保中心、濟南社保處進行了業務聯系,在劉先生的配合下,僅用不到1個月就辦理完成了相關的轉移及合并手續。
對于類似劉先生的情況,是比較特殊的一種,但辦理過程一樣簡單。首先,劉先生需要到北京和濟南的社保機構分別開具《參保繳費憑證》,然后,在煙臺參保繳費后,到煙臺的社保機構提交轉移申請,煙臺社保機構將會向北京、濟南社保分別發送《轉移接續聯系函》,對方社保收到煙臺郵寄的《轉移接續聯系函》后,會將劉先生的轉移信息表以及社保基金轉移至煙臺社保。之后,劉先生的養老保險關系將在煙臺合并。
所以,提醒廣大參保職工,當要離開一個城市的時候,一定要到當地社保機構開具《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憑證》并帶走保管好。確認已經在新工作地參保后,即可憑此到接收地社保經辦機構填寫并提交《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申請表》,申請辦理轉移接續手續。經接收地社保機構審批通過后,即可與原社保經辦機構之間直接聯系,為職工辦理轉移接續手續。
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是維系社會穩定的重要機制。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力資源流動頻率的加快已成為必然,但由于我國現階段社會保險關系不能跨地區轉移,導致人們在接受新的工作之時存在后顧之憂,引起了參保人員及還未參保人員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滿和埋怨,這與建立和諧社會的要求是不相符的。本文試圖通過對我國養老保險現狀的分析,找出社會保險關系在跨地區轉移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社會保險關系跨地區轉移難的對策。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