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新增H7N9禽流感感染人數在不斷刷新,截至目前,我省還未有疫情傳出。此次禽流感對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的同時,對家禽業也產生了強烈沖擊。禽類產品價格暴跌,很多地區銷售基本停滯,養殖戶虧損嚴重甚至資金鏈斷裂。
在此突發情況下,保險也許是減少或彌補養殖戶巨大虧損的一根救命稻草。近日,保監會發出《關于做好家禽保險禽流感責任理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保監局、保險公司采取措施確保農業保險理賠工作的順利開展;要求各保險公司積極開發相應的農業保險產品。
但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我省尚無家禽保險。此外,政府補貼缺失、道德風險高、保險意識淡薄等因素也制約著家禽保險的推廣。
損失慘重家禽養殖戶投保無門
盡管目前我省還未發現H7N9禽流感,但對于我省的一些養殖企業負責人來說,由禽流感帶來的虧損已經出現,禽類價格下跌、銷量減少,影響嚴重的一些養殖場的銷路已經基本停滯,而有些養殖場甚至“聞雞色變”,即使讓場子空著也不敢養雞,造成的損失之大可想而知。“以前五六萬只鴨現在只有1萬只,根本賣不出去。”“有病的雞要殺,沒病的雞也要受牽連,我們現在根本不敢養雞,養殖場就這樣空著也賠錢呀。”采訪中,養殖戶們紛紛抱怨。記者從太原天珍養殖公司了解到,從禽流感開始出現到現在,公司已經損失了100多萬元,“我也想過向保險公司投保,可保險公司并沒有針對禽類疫情的保險產品,政府的政策也還沒有下來,我們只能是干著急。”公司負責人表示。
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工作人員估算,此次疫情發生至今,全國家禽行業損失接近百億元,波及企業和農戶4400余萬戶,僅雞苗損失每天就達兩三千萬元,活雞損失每天超億元。面對如此艱難的困境,很多養殖戶期盼著保險公司能夠盡快推出相關的農業險。不過,記者昨日走訪省保監局了解到,目前我省由政府推動的政策性農業險只覆蓋到能繁母豬、奶牛和部分種植業,暫時還沒有相關的家禽險險種。
家禽保險“難產”到底難在哪兒
記者從省保監局了解到,目前我省推出的政策性農業險涉及畜牧業和種植業兩塊。其中,畜牧業養殖險僅覆蓋到能繁母豬和奶牛。“2007年豬肉價格暴漲暴跌,出現了養殖戶宰殺種豬的情況,中央政府決定對能繁母豬財政補貼,同時啟動了政策性能繁母豬保險。”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頭能繁母豬一年保費為60元,其中中央財政負擔50%,地方財政負擔30%,養殖戶只需負擔20%。同樣,一頭奶牛一年保費280元,中央和地方各負擔30%,養殖戶負擔40%。“而家禽保險的推出,如果沒有中央和地方財政給予補貼,恐怕很難全面推廣。”該工作人員表示。
對此,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認同。但該人士同時提出,即使有政策支持,與能繁母豬和奶牛不同,家禽保險在執行上依然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因為家禽養殖周期短,數量不好確認,養殖量也比較大。”此外,雞鴨保險比豬牛保險的道德風險大,也是其推廣困難的一個原因。“現在隨著科技水平的投入,生豬保險可以做到給每頭豬戴耳標,大大減低了養殖戶蓄意騙保的概率,而雞鴨大規模成千上萬只,很難一一判定哪些是承保的、哪些不是。”
中國人保山西分公司農業險部總經理楊俊也表示,由于山西家禽養殖戶規模不大,且比較分散,這也讓保險公司很難給產品的設計提供精確的歷史數據。比如,1萬只雞每年的存活率、每年家禽正常死亡與非正常死亡的比例、疫情每年暴發的次數及規模等數據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所缺失的。這樣一來,關于產品設計初期保險責任范圍的劃定就是一個難題。“不過,公司目前也在借鑒南方地區的經驗,下一步或將推出家禽保險產品。”
政策助推家禽險空白或將填補
事實上,此次禽流感疫情對養殖戶造成的影響已經引起了保險監管部門的注意。為此,保監會近日發出《關于做好家禽保險禽流感責任理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保險公司要積極開發相應的農業保險產品,提高保障程度,擴大保險覆蓋面。與此同時,監管部門還對農業保險條款和費率管理提出要求,并明確了市場準入資格。要求保險公司申請農業保險業務,明令禁止農業保險經營中備受詬病的“封頂賠付”和“平均賠付”,以保護農戶的合法權益。
保監局人士也表示,要減少農戶因疫情或意外受到重創,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面積推廣政策性農險,但如果政府不加大農業險補貼力度,就難于推行,因此現階段還是需要借助財政補貼。“政策性農業保險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利潤并不大,但是農民通過參加政策性保險,可以帶動其他類型財產保險銷售。所以,保險公司也應該把眼光放長遠,積極投入到與政府合力開展農業險、保障農戶利益、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