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馬合作賣保險開始,保險公司觸網的消息就一直不絕于耳。由中國平安、阿里巴巴、騰訊合作成立的新保險公司眾安保險公司正式進軍市場,而日前,太平控股旗下的太平電商也在深圳開業。第三方保險平臺逐漸異軍突起,在保險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據了解,五大保險集團近年均重資投向電子商務。其中,中國太平集團已向太平控股提供近5億元貸款,用于中國太平控股的業務發展及營運資本。
新成立的太平電商全稱為“太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注冊資金為5000萬元,是香港上市公司太平控股旗下全資子公司,因此其身份是“臺港澳法人獨資”。經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同意后,太平電商將注冊地設在前海。
據了解,太平電商開業以后,將把太平集團和所屬4家子公司的網站整合為統一的中國太平官網,以官網在線商城的模式和電商渠道合作的模式協同發展,為客戶提供多品類的綜合保險服務。
電商前途廣闊,但“燒錢”之猛烈不容小覷。據太平控股公司在香港披露,中國太平集團向中國太平控股提供近5億元人民幣貸款,貸款為期3年,息率為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加2.1%。這筆款項將用于中國太平控股的業務發展及營運資本,其中包括在中國設立電子商務公司。未來,太平電商有可能按業務計劃進一步增資。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9.9%。
據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網絡購物行業發展報告顯示,預計至2013年,網購交易規模有望突破1萬億元。
在這張大網里,網上購買保險也正在成為一種潮流。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保險行業共有36家保險公司開展了網上保險電子商務,占保險公司總數的23%,而2008年只有17家。
保險電銷的普及也為保險網銷鋪好了市場化的道路。“網銷是電銷的延伸”,一大型財險公司的網電部門負責人這樣認為。
由于傳統保險公司的網站不可能把保險公司的產品放在自家網上銷售,這就給第三方專業保險網絡服務平臺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由于電子商務天然具備低成本、寬覆蓋、交易便捷等優勢,同時,國內網絡技術逐步成熟、網民數量不斷擴張、網購意識迅速提高,近年來,互聯網保險網站異軍突起,進入快速發展期,2011年我國保險業網上實現保費收入142.67億元,同比增長178.38%。”優保網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這樣的背景下,優保網等一批第三方專業保險網絡服務平臺應運而生,而且得到快速發展。
各家保險公司沒有忽視這一可口的蛋糕,日益重視依托第三方專業保險網絡服務平臺拓展業務。一家大型財險公司的網電部門經理告訴記者,這一渠道目前在該公司占比不大,但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本刊記者采訪得知,目前已有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昆侖健康保險、泰康人壽、大地財險、都邦保險、安聯保險、陽光保險、太平人壽、百年人壽、太平洋保險、大都會人壽和合眾保險等13家保險公司與該網站簽署了合作協議。
第三方專業保險網絡服務平臺受保險公司的親睞,主要得益于新渠道的成本和技術優勢。與傳統渠道相比,第三方專業保險網絡服務平臺基本實現了核保動作的系統化和自動化,“而且客戶能夠實現足不出戶完成所有過程,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能夠讓客戶滿意是各家公司看好第三方專業保險網絡平臺的重要原因。
不同于傳統渠道所銷售的產品,第三方專業保險網絡服務平臺更貼近客戶網購用戶人群構成特點、消費心理及行為習慣,如優保網針對境內外旅行險、交通險、短期意外險等利基市場,結合線下產品情況和線上網民的保障訴求及愿付成本,先后與太平洋財險、平安財險、平安養老等保險公司聯合定制了渠道專享的保險產品進行網絡銷售。
雖然目前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實現有專屬的網絡銷售產品,但是價格優勢這一為客戶所重視的因素普遍存在。一家與專業第三方保險網絡服務平臺有合作的大型財險公司的網電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該公司暫未開發專屬的網絡渠道銷售的產品,但是由于省去了中間環節,節約了成本,讓利給客戶,一般產品大概會比通過傳統渠道購買便宜15%左右。
其實,當下銀保渠道受政策約束也是保險公司開始大力推廣第三方專業保險網絡服務平臺的重要原因。受制于2011年銀監會禁止保險公司工作人員駐點銷售的規定,多家保險公司銀保渠道一蹶不振,保費增長緩慢。而且,在渠道為王的時代,類似第三方專業保險網絡服務平臺這樣一個新興的渠道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是希望。
“專業的第三方保險網站無疑更契合客戶的需求、符合行業的發展趨勢。與保險公司直屬網站相比,專業第三方平臺多品牌、多產品的特點,符合消費者多方比較的消費習慣,讓消費者在一個網站實現多品牌、多產品的查詢、比較、最終形成投保決策;與兼業第三方網站相比,專業第三方網站專注于保險行業本身,深刻洞察消費者的保險需求,更容易滿足客戶個性化的服務需求。”一家知名的第三方專業保險網絡服務平臺負責人如是認為。
在保險業的銷售與服務轉型新浪潮中,第三方專業保險網絡服務平臺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隨著網絡的普及,而且我們現在的客戶群體主要集中在30-35歲左右,在未來3-5年,該群體的經濟地位也上升了,網絡保險平臺將會取得更好的發展”一家在網銷渠道上主要針對私家車車主的財險公司網銷負責人告訴記者。
2011年9月,保監會正式頒布了《保險代理、經紀公司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試行)》,對網銷保險方面加強監管,提高了網上買“保”的安全性。
采訪中,平安集團新渠道發展事業部一位負責人認為,網銷的巨大發展空間沒有爭議,關鍵是什么樣的保險產品適合網銷,這還需逐步開發。
的確,現在的第三方專業保險網絡服務平臺,銷售短期險仍是主流。
目前還難以在第三方專業保險網絡服務平臺直接銷售更為復雜的長期壽險等產品。網銷產品的“簡單化”與網銷被動營銷的特點也大有關系。和面對面以及電話車險的積極營銷不同,如何實現投保人需求、信息和保險公司承保政策及監管規定三方信息無縫對接,成了網銷保險的最大壁壘。
這一渠道會不會有沖擊到公司其它已有渠道?新技術或新渠道的出現都會沖擊到已有的業務模式,這也成為很多保險公司的擔憂。
記者咨詢了不少財險公司未來在第三方專業保險網絡服務平臺這一渠道的計劃,不少網銷負責人稱,“雖然這一渠道暫時規模小,但是也需要成本投入,至于會不會加大投入,要看公司的戰略,但是一定會使這一渠道的產品線上更加豐富、完善,使客戶更方便、更快捷。”
事實上,國外保險公司觸網早已不是新鮮事。據數據統計,國外保險行業70%以上的銷售收入由第三方代理及保險平臺貢獻。而就國內保險現狀來說,大部分仍由傳統的保險代理人提供。由此看來,國內保險公司觸網的前景大大可觀,第三方保險平臺未來將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