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讓人們對養老的事情一直很關注,現在老齡化問題也越來越嚴峻了。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國的養老保險也是層出不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將不斷完善。而事實上,從2005年起,我國已經連續6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了,現在全國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已經達到1300多元。
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全國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25673萬人,比“十五”末增加8229萬人。其中,參保離退休人員為6299萬人,比“十五”末增加1937萬人。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從2009年開始試點,截至2010年底,全國已有27個省、自治區的838個縣和4個直轄市納入國家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參保人數達到1.03億人,其中,約有2863萬60歲及以上農村老年人享受由國家財政提供的基礎養老金,制度覆蓋面達到24%。
一、關于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20世紀80年代實行養老保險社會統籌試點開始進行改革探索,90年代改革全面展開并不斷深化,建立了由國家、企業和個人共同負擔的基金籌集模式,確定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模式,統一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2005年,在總結東北三省開展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制定了《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38號文件),進一步完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努力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二、關于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目前,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與企業不同的退休養老制度。制度框架是:養老保險費用由國家或單位負擔,個人不繳費;資金實行現收現付,單位之間互不調劑;養老金標準以本人工資為基數,按工齡長短計發。其中,國家機關公務員退休后基礎工資和工齡工資全額發給,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按比例發給;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后按基礎工資和崗位工資兩項之和的一定比例發給。
三、關于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目前,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還處于探索階段。一些有條件的地方開始嘗試開展農村養老保險,養老基金的籌集由地方政府、集體經濟組織和個人各分擔一部分,有的地方按照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模式分別建立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有的地方只建個人賬戶。促進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完成2012年實現全面覆蓋的目標。
第一,提高待遇水平。作為國家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基本框架構成之一的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自身定位于一項保基本、托底的惠民制度并參照新農保的模式制定。然而該參保對象主要為非就業群體,加之多繳多得的制度設計,在面臨與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城鎮職工同樣的生活需求以及較高物價等生活成本情況下,當前較低的待遇水平并不能滿足其實際需求。
第二,加強制度之間的銜接。伴隨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開展,各類人群都有了制度方面的保障。但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和職工、居民的身份及工作、生活的地域處于頻繁變化中,且不同身份之間的區別趨于模糊化,如果險種之間不能實現無縫對接,將難以適應活動人群在各種制度間的自由流動。
因此,為促進制度間公平與轉移接續的無障礙,要貫徹統籌發展的理念,加強制度之間的銜接與協調。為此,一方面要加快制定相關法律規定,先實現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與其較相似的新農保的銜接,再實現其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整合與統一。另一方面,完善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信息化平臺建設,為推動制度間整合提供技術支持。
第三,完善基金投資運營規定。按照《國務院關于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的規定,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行基礎養老金與個人賬戶養老金相結合的制度。其中個人賬戶將會積累起大量的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將成為各級政府部門的重大挑戰。能否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事關個人賬戶制度的可承擔性與可持續性。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