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理財機構的興起:
目前,新股發行提速,基金銷售火爆,炒金炒匯忙得熱火朝天,理財市場十分熱鬧。然而,在這些理財產品面前,消費者卻產生了許多疑惑,應該如何選擇?一個現實問題出現了:哪里有專業的理財顧問能站在客戶的角度指點迷津?基于這種現狀,一種“只賣規劃不賣產品”的新興理財業務——第三方理財正悄然興起。
據了解,此種業務發源于歐美等發達國家,中國香港十年前才起步,近兩年才開始出現于北京、上海及沿海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
據有關部門在上海、北京、廣州三城市開展的理財需求調查顯示,74%的被調查者對個人理財服務感興趣,更有41%的被調查者表示需要個人理財服務。有業內人士還估計,2007年全國的個人理財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專業理財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第三方理財機構前景廣闊:
據了解,第三方理財是獨立于基金、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的中介理財顧問機構,它為投資者提供綜合性的理財規劃服務。此種業務發源于歐美等發達國家,近兩年才開始出現于中國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
作為大眾理財產品設計和銷售的主力軍,銀行等金融機構素來重視客戶的理財需求。但由于國內金融分業經營的政策限制,銀行的理財服務很難跨越界限,而隸屬于銀行的理財顧問受到銷售任務、心理歸屬等因素影響,理財服務偏向于銷售自家產品,難免使銀行的理財服務產生一定局限。在此背景下,第三方理財便應運而生。
“ 第三方理財的最大特色在于業務的獨立性,”財商人生理財顧問有限公司深圳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劉錦霞稱,“與其他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不同的是,我們是以為客戶需求為導向,以私人理財咨詢服務為主,為客戶從汪洋大海般的理財市場中挑選出適合客戶的‘一攬子’綜合理財產品。”
第三方理財機構發展路漫漫: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的第三方理財公司有近萬家,但是從整體而言,仍然不成氣候。第三方理財面臨的發展瓶頸還很多,可謂前路漫漫。
據了解,首先,第三方理財在國內發展最大的阻礙是理財觀念尚未深入人心。所以,第三方理財機構目前的重點工作是舉辦理財講座,進行理財教育,進而達到拓展業務和創造利潤的目的。
其次,國內第三方理財屬于新鮮事物,由于剛剛起步,還沒有成熟的行業標準和從業準則。在行業收費模式方面,目前有傭金制、收費制、咨詢費制以及會員制四種,多數第三方理財使用傭金制,即向銀行等代銷機構收取產品銷售費用,而向接受理財服務的老百姓則暫時免費服務。采用何種收費制度才適合國內市場,也是第三方理財需要摸索的重要課題。另外,第三方理財對理財師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其人才培養制度也有待進一步完善。
第三方理財目前還在雛形狀態,正是廣納人才、傳播觀念的起步階段。據悉,美國市場經歷1929年經濟危機、香港市場經歷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美國及香港快速成長了一批第三方理財機構。
面臨眾多的第三方理財機構,開心保專業理財師建議在選擇時候,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口碑度高的專業機構,避免貪圖一時的利益選擇不正規的第三方理財機構給自己帶來必要的損失。
股市震蕩、樓市在新政出臺之后變得撲朔迷離,很多市民又把目光對準了銀行理財產品。根據資訊統計顯示,4月份共發行910款理財產品,較前一月增加54款,增幅為6.31%。不少銀行隨著基金、信托、券商等機構的發展而不斷推出新的產品,有的銀行還聘請這些機構作為投資顧問。因此在理財產品運作隊伍日益龐大的同時,理財費用開始提升。不少市民選擇理財產品只關心收益率卻忽略理財費用。而銀率網的最新統計顯示,部分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總費用達到了1%至1.5%的水平,幾乎與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費用水平相當。一些期限較短的產品,年化收益在4%,刨去費用最終的收益可能還不到3%。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選擇產品不僅要關注產品的收益、風險、期限等基本情況,還要看這些產品產生的相關費用有多少。
選購理財產品除了理財產品收益還要注意的事項:
首先,向銀行咨詢個人理財產品或接受個人理財產品推介時,應選擇專業理財人員提供服務。
其次,要注意保證收益類產品與存款不同。保證收益類產品的保證收益一般都會具有附加條件,這種附加條件可能是銀行具有提前中止權,或銀行具有本金和利息支付的幣種選擇權等。附加條件所帶來的風險完全由客戶承擔,個人在購買前,要向理財業務人員詳細咨詢產品附加條件的含義及可能帶來的風險。
第三,購買非保證收益類產品,要注意最高收益和預期收益不等同于實際收益。最高收益是在極為有利的市場走勢下獲得的封頂收益,預期收益是銀行認為的在“正常”的市場走勢下獲得的收益。無論是最高還是預期收益率,銀行都不具有保證支付義務,最終的實際收益率可能與最高或預期收益率出現偏差。個人在購買前,應要求銀行提供令人信服的預期收益率估計依據。
第四,應要求理財業務人員揭示產品的全部風險,描述可能發生的最不利投資結果,以及規避風險的各種可能方式。理財產品的風險通常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匯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
第五,在購買產品時,個人還應該了解銀行在理財投資中的角色和義務,例如銀行進行信息披露的頻率和范圍,或對資金頭寸的監控職責等。同時,應了解銀行銷售理財產品的權利,明確認購費、管理費、托管費、贖回費的計算方法、實際收取人和收取時間。
現在,市面上多樣化的理財產品,我們在選擇的時候難免會出現猶豫不定的時候,那么除了理財產品收益之外,該關注更多的方面才能確保我們的理財可以更加的萬無一失。
說起專戶理財,可能很多人會比較陌生,其實顧名思義,就是專業的管理機構,針對專業的客戶,進行合理的量身定做的理財規劃。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專戶理財成為越來越多投資理財愛好者的專屬選擇。
投資者的投資資金的存入過程是首先把錢存入自己的銀行賬戶,然后再把資金轉入自己的股票賬戶進行投資。資金的取出則需要通過相反的操作過程,即首先把資金轉入自己的銀行賬戶,然后再通過銀行卡或存折把資金取出。銀行賬戶和密碼都有投資者自己保存,而代理人只有股票賬戶的用戶名和密碼,只有買賣股票的權利而沒有存取資金的權利,所以,采用這種代理投資方式,代理人不可能把資金轉走或挪用,投資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性是絕對有保障的,投資者無需擔心資金的安全信用。
獨立賬戶,結算簡單
由于采用自己的獨立賬戶,不與任何其它資金混淆,所有的操作紀錄又均可在證券公司備查,所以不易發生結算糾紛。開始合作時,投資者只要告知賬戶名和密碼;終止合作時,在完成結算后,投資者只要更改密碼即可保證賬戶的安全,操作簡便易行。
國內專戶理財仍有較大潛力:
近期,因為股票市場的低迷,專戶理財也受到了一定的冷遇,不過從一些成熟市場專戶理財的發展來看,我國大陸地區的專戶理財業務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美國的專戶理財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快速發展,截止2007年底,獨立管理賬戶的規模已經達到1萬億美元,而所有的管理賬戶總規模接近2萬億美元,與共同基金的比率穩定在15%左右(數據來源ICI,CeruliAssociation)。
專戶業務在中國臺灣地區被稱為全權委托投資業務,該業務由資產管理公司,如證券投資信托公司或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經營,接受客戶委托,在約定受托范圍內全權為客戶操作。截至2007年底,中國臺灣地區全權委托業務規模達到8294億新臺幣,是私募基金規模的18倍,約為共同基金的40%。
不論從專戶的絕對規模,還是與公募基金的比率,可以看出,我國大陸地區的專戶業務還有很大潛力。但也應看到,專戶理財過去三年的發展獲得一些投資者認可時,也暴露了一些問題,需要我們不斷進行審視和完善。
專戶理財,一般來說采用的都是一對一的服務性質,所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選擇專戶理財確實可以將自己的財產能夠進行很好的分配。
對于現在很多個人或者家庭來說,理財現在已經成為當下最熱的學問之一,正所謂你不學會理財,財就不理你。只有熟悉掌握理財的一些小知識,才能保證在日常生活中巧妙運用理財技巧,尋找合適的理財方法,學會理財,善于理財,是現代每一位職場達人必備學科。開心寶專業理財編輯給廣大想要學習理財的愛好者們推薦幾本可以在工作后,空閑間翻閱的理財雜志,讓大家在輕松閱讀期間,掌握必備的理財知識!
(一)私人理財—理財雜志
價格: 8.9元
半年定價: 53.4元
全年定價: 106.8元
主辦單位: 家庭期刊出版集團
創刊日期: 2003.12
出版日期: 每月1日
刊物版式: 大16開銅版全彩96版
發行方式: 郵寄發行
《私人理財》理財雜志是由中國惟一期刊集團傾力打造、華南第一本針對私人理財方面的實用型財經雜志。
所有欄目涉及的都是關于金錢財產的獲取、管理、控制、增殖、花銷或流失的事例。這些事例帶有時代的特點,反應人物或某群體、階層的生存觀念,反應社會間的人情世故。
(二)投資與理財—理財雜志
辦刊宗旨:提倡投資新思想,倡導理財新觀念,探討賺錢的學問和花錢的技巧,使人們都能掌握一定的投資理財知識和技能,并具備提升生活品質的能力。
主要讀者對象:大眾投資者、白領階層等。
主要版塊欄目: 經濟縱橫 投資咨詢 理財顧問 成敗研究 經營謀略 股市論潮 保險天地 電子網絡 房產置業 集郵園地 彩票咨詢 收藏之友 海外來風等
主辦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
編輯出版: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國際標準刊號: ISSN1009-1858
國內統一刊號: CN11-4354/F
郵發代號: 18-277
國外發行代號: CP119
聯合征定代號: LD114354
創刊日期: 1991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報刊版式: 16開48頁
發行方式: 郵局發行
(三)新理財—理財雜志
主辦單位: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編輯出版:新理財雜志
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2-0377
國內統一刊號:CN11-4862/F
郵發代號:82-763
國外發行代號:M580
聯合征定代號:
創刊日期:2003年1月
出版周期:月刊
出刊日期:每月1日
報刊版式:16開全彩印
發行方式:郵局發行
海外價格: 25港幣、10美元
發行量(每期):100000冊 (發行量由刊社提供,瀏覽網未認證。)
《新理財》理財雜志由財政部主管,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主辦,于2003年1月創刊,是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依托其專業資源和行業主管部門的權威背景,為企業財務主管傾力打造的公司理財雜志?!缎吕碡敗芬再N近企業的選題視角、易為讀者接受的表達方式,為企業財務主管提供財務問題的解決方案,突出專業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在財務類雜志中獨樹一幟。
《新理財》理財雜志的辦刊理念是,為日益走向市場經濟的企業財務主管提供鮮活的財務管理理念、實用的財務管理技術、便捷的信息渠道;以開放的思路、市場化的手段、國際化的眼界全面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缎吕碡敗妨⒆阌谪攧?,但不局限于財務,還會涉及到會計政策和稅收政策。就財務而言,我們以企業的財務管理為主線,以公司內部控制、企業預算、財務分析為基點,擴展到整個企業的財務戰略和管理。《新理財》將捕捉企業理財的關鍵點,用多種形式為財務主管們提供診斷企業財務癥結的良方、優化企業理財方式的鑰匙。
相信通過以上的三本理財雜志,作為普通家庭和職場達人的理財入門教程,通過時間積累,在愉悅的閱讀中輕松掌握理財樂趣。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選擇投資理財的人越來越多,保險理財更是不計其數,分紅險就是其中的一種,但是分紅險因其自身收益的浮動性導致初始選擇分紅險投資的理財人士產生了退保的念頭,那么購買分紅險退保到底應不應該,突然退保會不會需要繳納違約金呢,根據分紅險退保這類的問題,理財專家建議分紅險退保勿盲目。
分紅險是一款穩定利益,投資于固定資產,收益比較穩定的產品,運營到五年左右,基本上保單的現金價值和分紅收益與已交保費持平。“市場分紅險普遍收益在4%至5%之間,考慮分紅險退保的成本,五年左右退會更好。”信誠人壽市場部人士表示。
說起工薪家庭如何理財,相信每一個工薪家庭都非常迫切想要知道,因為對于工薪家庭來說,大部分都是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階段,所以,掌握必要的工薪家庭如何理財,對于每一個工薪家庭來說都是刻不容緩的,2014年工薪家庭如何理財呢?
3、定期檢視理財活動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