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收入的穩健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一直以其機構的信用度和便捷性深受老百姓的青睞,但是,在選購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銀行保險理財經理提醒要注意一些不容忽視的幾點。
銀行保險理財經理提醒要一看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外匯理財產品一般分為固定收益類產品和浮動收益類產品,其中固定收益類產品可以保證原貨幣的本金和利息不受損失,就是常說的“保本保息”,這類產品比較適合對國際金融市場不太了解、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普通投資者;浮動收益類產品收益相對較高,但風險也大,這類產品比較適合對國際金融市場有一定程度了解、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和金融資產較多的高端客戶。
銀行保險理財經理提醒要二看匯率風險。對于一些跨幣種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投資者應警惕匯率風險。比如,以澳元投資美元的理財產品,銀行在運作過程中一般需要先將澳元兌換成美元,待產品到期后,再將運作本金和收益兌換回澳元。在沒有風險對沖措施的情況下,兩次匯兌的時間錯配便會引發匯率風險。
銀行保險理財經理提醒要三看產品掛鉤標的。當前,在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中區間累計型和直接掛鉤利率的產品比較多,掛鉤能源、貴金屬、指數基金(資訊,凈值,排名,論壇)價格的結構性外匯理財(資訊,產品,論壇)產品也有所增加。投資者在選擇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時一定要對掛鉤標的有所了解,因為投資者如果對所購產品的掛鉤標的未來走勢判斷失誤,便會陷入零收益甚至負收益的窘境。此外,掛鉤標的為股票、基金、指數或商品的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多為高風險投資,銀行(資訊,論壇)可能將其設計為保本浮動收益型或者部分保本型產品,但投資者需要識別其中蘊藏的風險,看產品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能否實現盈利。
銀行保險理財經理提醒要四看贖回條件。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期限普遍較長,一些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不允許提前贖回,一些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雖然能夠提前贖回,但只能在特定時間贖回,且需要支付贖回費用。此外,盡管有的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有保本條款,但其前提是產品必須到期,投資者提前贖回就有可能虧損本金。
除此之外,銀行保險理財經理還提醒大家要清楚的3個基本點:
1、不要迷信預期收益
預期收益率常常出現在理財產品的說明書中,而除了固定收益類品種的預期收益率等同于到期收益率外,其他理財產品說明書上的預期收益通常是在過往經驗數據的基礎上預測得出。
2、投資風險心中有數
銀行理財產品以穩健見長,但投資必定伴隨風險,即使是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也可能存在著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因此,對于不懂的理財產品千萬不要涉足,對收益計算公式和可能出現的市場風險也要心中有數。
2、保本產品看仔細
“本金安全”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們普遍關心的問題,保本產品具有低風險低收益的特點,投資者應根據個人偏好進行配置。值得注意的是:“保本策略型”并非“本金保證型”,許多號稱“保本”的理財產品不光收益率沒有保證,甚至有可能出現虧損。
3、選擇銀行更重要
出于兩個方面的原因,購買理財產品也應注意銀行的選擇:一是與理財產品有關的許多信息普通投資者難以獲得,各銀行在信息公布和后續服務的質量上存在差異;二是銀行的產品研發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直接決定了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因此投資者應盡量選擇創新能力強,服務質量好,理財產品受到普遍認同的銀行。
最后,銀行保險理財經理還是要提醒廣大投資理財愛好者,從實際出發,了解自身的經濟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還有本身的實際需求,才能在眾多銀行保險理財產品中挑出真正合適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