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讓人民群眾無后顧之憂,這是百姓的心愿,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加快社會保障建設是國家和人民共同希望的重要工作。
全國“兩會”公眾最關心的十大問題,十年來有兩個議題基本上都名列前茅,一是“反腐倡廉”,二是“社會保障”。
沒有保障的社會,是不安定的社會;沒有保障的主義,是空洞的幻想主義。
可靠的社會保障,離不開可靠的投入。我們已看到切切實實的進步,比如從2013年開始,我國農村醫療保障重點向大病轉移,肺癌、胃癌等20種疾病納入大病保障范疇,報銷比例不低于90%,“新農合”人均籌資水平將達到340元左右——這畢竟是提高、是進步。這背后的“大道理”是:改革的“紅利”要讓全民分享,如果改革的受益者不是大多數人,那么它肯定就算不上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要堅持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這是一個原則,也是一個標準。
山西省政府發布《山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十二五”期間,我省將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范圍,把符合條件的各類群體分別納入相應的社會保險制度。
在“十二五”期間,我省將基本實現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三項制度覆蓋城鄉居民,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覆蓋城鎮從業人員。參保人數將進一步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突出的歷史遺留問題將總體上得到解決,基本實現人人享有社會保障。
我省將完善社會保險制度。比如,按照國家部署,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實現由單位保障向社會保障的轉變。
建立健全工傷預防、經濟補償、職業康復相結合的工傷保險制度體系。建立職業年金制度,鼓勵用人單位為勞動者建立補充養老保險。建立多層次的補充醫療保險制度,適應不同層次的醫療保障需求。
同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統籌提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平。其中,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水平。適時提高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的政府補貼標準。逐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險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將門診常見病、多發病納入保障范圍。
此外,我省將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稅費減免、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培訓補貼、技能鑒定補貼等政策,支持勞動者自謀職業,自主創業,靈活就業,鼓勵企業吸納重點群體人員就業。我省還將把所有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納入就業援助體系,實施“一對一”就業幫扶計劃,多渠道開發公益性崗位,形成及時有效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就業的長效機制。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