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保建設一直是各地區的重要工作,加強社保建設,提高居民社保待遇是國家的重要任務。那么居民可享受的社保福利有哪些呢?我國社保未來發展如何呢?
在單位只工作六個月,某參保人今年1月30日因病去世,其親屬可以享受的待遇有哪些?
答:根據《深圳經濟特區社會養老保險條例》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參加本市基本養老保險實際繳費年限累計滿六個月的參保人或者退休人員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按規定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由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支付。因此,其員工如符合以上條件,其遺屬可以享受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的待遇。
根據《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深圳經濟特區社會養老保險新舊條例銜接有關事項的通知》的第五條規定:2013年1月1日至新細則實施之日期間,新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的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的待遇標準仍按原條例執行。也就是:1、喪葬補助費為其死亡時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2、一次性撫恤金以其死亡時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供養親屬為1人的,支付上述基數的6倍;供養親屬為2人的,支付上述基礎的9倍;供養直系親屬為3人及以上的,支付上述基數的12倍。
兩會前媒體調查,“社會保障”已連續4年成為社會公眾最關注的話題。
過去的5年,是我國社會保障在制度建設、覆蓋范圍、待遇水平等方面均取得重大進展的5年。《社會保險法》頒布施行,醫療保障至2011年覆蓋11億多城鄉人口,全國已有11個省實施統一的城鄉養老保險制度。在此背景下,社會公眾持續高度關注社會保障,一方面說明社會保障的普及切實改善了群眾生活,在群眾心目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另一方面,也表明社會保障還有不完善的地方,亟待加以解決。
近年來,公眾對社保反映最強烈的意見集中在養老雙軌制、企業人員和公職人員退休待遇差異過大、社保關系銜接不順暢等方面。這些問題的根源,主要在于社保制度設計不統一、待遇水平不均等。以養老保險為例,就分為公務員養老金、企業人員養老保險和農村新農保3種。而中國社科院報告顯示,不同制度的養老金最低200元,最高10000元,相差近50倍。國家連續9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但其與機關公務員退休待遇差距仍然較大,報道稱后者的養老金待遇是前者的3倍左右。
作為一項基本的保障制度,社會保險最基本的使命應該是保障公平。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均等化是其社保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黨的十八大提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的目標,社保改革“開工沒有回頭箭”。我國社會保障確實面臨人口眾多、資源有限的種種制約,但真正制約社保改革的阻力,在于社保設計的制度“壁壘”。這種“體制內外”的待遇鴻溝,在公眾權利意識普遍增強、社會物質條件不斷改善的今天,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
加快社會保障的均等化建設,既是社保改革的民意基礎,也是評價社保改革最終成敗的參照標準。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要完善現有的社保制度,消除不同群體之間的制度壁壘,打破身份差異,提高社會統籌層次,方便不同身份、不同地域人群社保的自由銜接和流動。其次,要加大財政投入,特別是加大國有企業分紅充實社保的力度,多渠道籌措社會保障資金,提高整體保障待遇。
溫家寶說,我們必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加強社會建設。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逐步完善人口政策;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繼續推進教育優先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扎實推進文化建設。
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推動誠信體系建設,以政務誠信帶動商務誠信和社會誠信,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