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一地區被曝500多名投保人因購買假保單被騙數千萬元。假保單事件再度引發公眾的關注。網站曝出的“假保單”事件令消費者大跌眼鏡,在行業內部早已存在的這一潛規則慢慢浮出水面。與普通行騙相比,涉嫌制售假保單更令人痛心,因為這一可恥行為可能導致當事人毫無應對突發事故的能力,給家庭生活帶來巨大損失。
還有以下五招辨別保單方法要注意:
第1招 查看保單是否規范
保單是投保人與保險公司的合約,也是未來發生事故時索賠的證據,投保人一定要確認其真實性、合法性與規范性。
海南保監局局長王小平介紹了真假保單的一些特征:
真保單上都自帶印刷的發票代碼、流水號、限售地區等信息。假保單往往沒有這些信息,有也是手工打印的;
真保單上生效時間的標準寫法是“×年×月×日×時×分生效”。假保單上生效時間寫法往往很隨意;
真保單背面都公布有保險公司的客服電話,供消費者即時查詢。假保單上往往沒有客服電話;
為避免買到假保單,投保人可登錄中國保監會網站查詢。保監會稽查局副局長林琳提醒:“不要到沒有合法資質的代理機構購買保單”。
保險專家建議,拿到保單后,應查看是否有保單號、險種名稱、保單生效時間、保險期間、保險金額、被保險人姓名及身份證號等關鍵內容,注意購買的是哪家保險公司的保單,查看保單印章是否清晰。
第2招 確保投保渠道正規
從以往出現保險詐騙的案件來看,有部分銷售保險產品的人原本就不具備銷售資格,而在現實中,投保人在投保時接觸最多的恰恰又是保險營銷員。因此,保險專家提醒,在通過營銷員渠道購買保單時,有必要對營銷員的身份進行核實。
保險監管部門已經要求每一位保險營銷員必須具備相應資質,并獲得展業資格才可開展業務。營銷員在展業時必須佩戴展業證。專家建議投保人在投保前切忌急于付錢簽單,一定要看清營銷員是否佩戴展業證,并可登錄保監會官方網站核實營銷員是否具有展業資格,或者通過營銷員所在公司了解其真實情況。
目前,如電銷、網銷等新型的銷售渠道不斷出現。對此,保險專家提醒,應該到具有銷售資質的網站購買,購買電銷產品時應核實并認準保險公司的電銷專屬號碼。
第3招 繳費應零現金操作
保險監管部門為了反欺詐,特別規定“保險營銷員上門向投保人收取保費的,金額不得超過1000元”。投保人繳費超過1000元現金,應該通過銀行轉賬或到保險公司營業大廳辦理。一旦有營銷人員收到大額現金而又私自送上保單,投保人應該主動與保險公司客服中心聯系,核實保單信息。
保險專家還是提醒投保人,為了杜絕騙保隱患,無論保費多少,投保人最好不要將保費直接交給營銷員,應到公司正規的營銷場所繳納或通過銀行轉賬方式直接轉入公司賬戶。據了解,絕大多數保險公司已經要求實現零現金繳費,如果有營銷員主動提出代收保費實屬違規。
在進行銀行轉賬前,投保人要通過保險公司客服中心核對銀行賬號是否正確。保險專家指出,保險公司所開設的都是企業賬戶,戶頭必須是“××保險公司”等字樣,投保人不要將保費轉賬到以個人名義開設的賬戶。
第4招 核實出單機構合規性
有些機構利欲熏心,以提供保障為借口來騙取投保人的信任。面對行騙者,投保人往往總是弱者。例如曾經被曝出的恒亞迪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即為非法機構,但其有辦公場所、網站、客服電話以及看似正規的保單等,普通人很難明辨其真偽。
保險專家表示,通常情況下,行騙的機構銷售的多為短期意外險,尤其以短期航空意外險為主,如果投保人未聽說過的保險機構或保險代理機構,可以向保險行業協會、當地保險監管部門咨詢。對于從代理機構購買的保單,投保人也要及時提供保單號給保險公司核實真假。保監會提醒投保人,可登錄保監會網站查詢合法保險公司信息。
第5招 登錄協會信息平臺查證
除了通過保險公司客服電話、官網查實保單信息外,目前有地方行業協會也開通了保單信息平臺。去年“十一”前,北京保險行業協會開發的意外險信息平臺上線,與在京各保險公司數據系統對接,為意外險客戶提供保單查詢和短信提醒服務,以堵截假保單流入市場。
也就是說,只要投保人拿到保單后,登錄協會的信息平臺,將保單號、投保人姓名等信息輸入,就可以查實保單真偽。據北京保監局介紹,北京意外險信息平臺運行平穩,對維護廣大保險消費者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在京經營意外險業務的80家保險公司上傳了保單數據1932萬件,被保險人2869.4萬人次;平臺累計發送保單購買短信提示371萬人次。
監管聲音
三因素滋生假保單
最近,保監會召開加強反保險欺詐工作視頻會議,其中就談及假保單的描述。
保險欺詐包括保險金詐騙類欺詐、非法經營保險業務類欺詐、保險合同詐騙類欺詐。其中,保險合同詐騙類欺詐行為包括銷售非法設立的保險公司的保單、假冒保險公司名義制售假保單、偽造保險公司單證及印章等材料欺騙消費者,以及利用保險單證以高息為誘餌的非法集資等行為。
保監會紀委書記陳新權在會議上對包括假保單在內的欺詐案頻出的原因做出解釋。
原因一:社會公眾對保險欺詐犯罪的危害認識不夠,部分保險消費者的保險理念和反欺詐意識還不強,對保險的功能作用認識模糊,缺乏分辨保單真偽的基本知識,自我保護意識不強。
原因二:反保險欺詐的外部環境亟待改善,反欺詐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滯后,刑事打擊力度尚需加強。
原因三:保險機構反欺詐的主體作用發揮不夠,保險行業反欺詐意識不強,公司內控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內審監督力度亟須強化,部分公司反欺詐手段落后,系統、有效的反欺詐工作體制尚未形成,缺乏行業信息共享機制,在制度化、規范化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