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2日,保監會召集全國120余家財險、人身險和保險資管公司的代表共同研討保險業轉型發展和保險監管改革。據悉,在會上,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保障與理財并不沖突,保險不再強調回歸保障。”在此之前,保監會多次強調保險業務要回歸保障。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保監會新提法或是監管層對今后保險業的重新定調。“保障”是保險業近年來強調的核心競爭力。此番監管層明確的新提法一出便在業內引發了一些爭議。業內認為,隨著理財時代的到來,保險業如果還只強調保險的保障功能,無疑會被市場逐漸邊緣化。但保險公司需防止保險業務員過度解讀新提法,以免在實操中出現誤導。
“我國現已進入理財時代,一方面是源于社會財富的增長,另一方面則是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快速到來,由此所派生出的諸如養老、看護、醫療等需求,依靠傳統保險機制分散風險的效果很有限,更多的是依靠儲蓄機制和投資機制來應對。”一大型險企資產管理公司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保險公司應該對業務結構和運作模式做出調整,不僅要能提供保障型解決方案,還要能提供財富管理手段。”
險企銷售端的表現為這一需求做了有力解讀。目前壽險公司主要銷售的產品為年金保險和兩全保險,據業內人士透露,年金保險的市場占比已達40%——50%,是目前銷售的主流產品。值得一提的是,年金產品并不具有保障責任。
“按照保監會新的規定,從2012年開始,所有的年金產品是不具備保障責任的,它主要是發揮資金管理、資金規劃等金融功能,這些功能也是保險所擁有的,但占比如此之大的產品都沒有保障責任,整個行業再單純強調”保障“確實有些落伍。”一壽險公司個險事業部企劃經理如是說。
不僅險種類別如此,就在產品設計類型方面,投資型保險也是一家獨大。從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朱俊生給記者提供的一個數據來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壽險公司中分紅險的占比達80%以上,如果再加上萬能險、投連險等,投資型保險所占的比重或可達90%左右。
“近兩年來保險業整體發展壓力較大,特別是壽險行業,過去一直都是依賴承保利潤,投資利潤貢獻不大,但自去年投資渠道逐步放開,且險企在傭金支出上大幅增加,現在看來承保利潤已不及投資利潤貢獻度大。在此狀況下看監管層的新提法也就可以理解了。”一業內人士分析。
一險企執行副總裁就對記者表示:“新的提法其實是一個錯誤的邏輯,很多人并不了解保障的含義是什么,認為一說到保障就是純風險性的產品,這是一個非常狹義的理解,財富也需要保障,保險公司的真正意義就是把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進行有效的結合,保障和理財不是對立的兩個領域。”
同時,該副總裁也不看好目前市場上出現的部分理財型產品,“現在賣的很多保險產品既不是保障也不是理財,而是在做流動資金的短期管理,完全背離了保障和財富管理的本質。一方面,保險公司做不過銀行,也做不過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另一方面,保險公司為了業績好看,既要保費收入,也要利潤,最后可能什么都要不到。”
從保監會公布的數據不難看出,部分中小險企已將主要精力都放在理財型產品方面,重理財輕保障的特征十分明顯。在全國68家人身險公司中,有6家險企的理財型保費收入占比超過90%,包括正德人壽、和諧健康、安邦人壽、前海人壽、珠江人壽和瑞泰人壽,其中前兩家險企理財型保費收入占比更是高達99%。
雖然保監會在此次研討會上有了新的提法,但也強調“保險產品創新要立足提供保障服務。”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談到香港及發達國家的保險市場也都呈現出投資型產品占比較高的格局,但朱俊生提醒,雖然“結果”一樣,但歷時“過程”非常不同。
“保監會這一新提法是好的,但怎么能在市場解讀中不偏激,不變成一種炒作進而誘發新一輪的誤導,這是保險公司需要注意的,尤其當下保險代理人在實操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可能暫時難以達到一個理想效果。”上述壽險公司個險事業部企劃經理表示。
據朱俊生介紹,英美發達國家的保險業在兩三百年的發展中都是以兩全保險為主,是保障型產品,后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們的投資習慣變了,保險產品的結構才開始變化。
如在美國保險業市場份額中,年金保險超過50%,健康保險占比20%左右,剩余20%是通常所說的壽險,最開始賣的基本都是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產品,西方壽險公司是在危機下,“被迫”開發出的投資型產品。
而在我國,投資型產品的出現與預定利率有關,是在利率管制的背景下,保險公司為使產品更具競爭力而開發了一些投資型保險。
不少業內人士都希望保險行業謹慎解讀新提法,因為這種提法很可能會在保險業務員實操中被偏激解讀。
據業內人士介紹,其實市場上傳統的保障型產品不少,但由于備受詬病的傳統代理人制導致市場也出現了一些不健康的現象。如保險代理人為客戶策劃保險產品,應該是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兒,但這就違背了傭金制,這是體制上的矛盾。此外,代理人只代理自家的產品,但未必別家的就不合適,這些都制約著客戶的選擇。
“年金保險和兩全保險賣得好某種程度上是代理人促成的,保障型產品價格低,流程復雜,很多代理人都不愿意賣,而年金和兩全相對價格高,流程還簡單,代理人拿到的傭金也多。如果理財變名正言順了,這會不會成為代理人誤導的又一噱頭,銀保渠道也是如此。”
在問及新提法會否對險企產生影響時,幾位業內人士均表示暫時不會有較大影響,畢竟投資型產品一直都在做,或許有的險企會加大此類產品的開發力度,但不會改變大的格局。
“雖然大的影響不會有,但產品創新肯定不會停止,如過去兩年險企開發了不少直接對接基礎設施、項目投資、掛鉤養老社區等產品,效果都不錯,收益也逐漸提高,如果未來監管層對投資端進一步放開,帶動行業創新發展是我們期待的。”上述險企資產管理公司有關負責人強調。
據悉,監管機構在研討會上指出,未來在投資端有可能放開保險資金運用領域延續多年的“比例監管”,進一步在保險資金投資比例、投資范圍、投資方式等方面,實行更大更徹底的開放,逐步實現由公司自主決策投資行為。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