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保險公司的養老保險好?目前市面上的商業養老保險,根據是否具有分紅的功能,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傳統養老險和分紅型養老險。其中,后者又在近幾年有新的產品出現,比如萬能險和投資連結險。傳統養老險和分紅型養老險最根本的區別在于,兩者的預定利率設置不同。前者的預定利率是確定的,后者有一個保底利率,但相對前者要低許多,或者根本就沒有保底,但有投資收益的可能。哪個保險公司的養老保險好?從產品功能來說,無論是傳統養老險還是分紅型養老險,都各有利弊,不能絕對地說哪一個更好,只能說更合適哪一類人。大致來說,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哪個保險公司的養老保險好之傳統型養老險傳統的養老保險是投保人與保險公司通過簽訂合同,雙方約定確定的領取養老金的時間,約定相應的額度領取,通常來說,其預定利率是確定的,一般在2.0%-2.4%。歷史上,這個預定利率是變化的,一般都會與當時的銀行利率保持相當水平。銀行利率高時,這個預定利率也高。比如說,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高利率時代,商業養老保險的預定利率曾高達10%,但目前不會超過2.5%。賣點:回報固定,風險低。由于這類產品的回報是按照合同約定的預定利率來計算,而不受外界銀行利率變動的影響。因此,即使是在出現零利率或者負利率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養老金的回報利率。比如說,雖然現在的利率已經下調到3.9%左右,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出售的一些養老產品,仍然按照當時10%的利率設計的回報來支付養老金。缺點:很難抵御通脹的影響。因為購買的產品是固定利率的,如果通脹率比較高,從長期來看,就存在貶值的風險。十年前的一萬元與今天的一萬元,價值確實差很遠。而且,這部分投入到養老保險的資金,同時也失去了在股票、基金等渠道里獲利的投資機會。適合人群:以強制儲蓄養老為主要目的,在投資理財上比較保守者。哪個保險公司的養老保險好之分紅型養老險分紅型養老通常有保底的預定利率,但這個利率比傳統養老險稍低,一般只有1.5%-2.0%。分紅險除固定的最低回報外,每年還有不確定的紅利獲得。優勢:除了有一個約定的最低回報,這部分資金的收益還與保險公司經營業績掛鉤,理論上可以回避或者部分回避通貨膨脹對養老金的威脅,使養老金相對保值甚至增值。弊端:分紅具有不確定性,紅利的多少和有無,與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有關系,也有可能因該公司的經營業績不好而使自己受到損失。目前我國規定,保險公司應當將可分配盈余的70%以紅利的方式分配給投資人。但是,保險公司的規范化管理依然是問題。適合人群:既要保障養老金最低收益,又不甘于坐看風云者。哪個保險公司的養老保險好之萬能型壽險萬能型壽險在扣除部分初始費用和保障成本后,保費進入個人投資賬戶,有保底收益,目前一般在1.75%-2.5%,有的與銀行一年期定期稅后利率掛鉤。除了必須滿足約定的最低收益外,還有不確定的“額外收益”。優勢:萬能險的特點是下有保底利率,上不封頂,每月公布結算利率,目前大部分為5%-6%,按月結算,復利增長,可有效抵御銀行利率波動和通貨膨脹的影響。賬戶比較透明,存取相對比較靈活,追加投資方便,壽險保障可以根據不同年齡階段提高或降低。萬能型壽險可以靈活應對收入和理財目標的變化。弊端:萬能險一般承諾有1.75%-2.5%左右的保底收益,但是,儲蓄利息的計算基數是進入銀行賬戶的所有本金,而萬能險的收益計算基數是保單的賬戶價值,即個人所繳保費中,扣除初始費、賬戶管理費等費用以外的資金。若以30歲男性客戶每年分別將固定資金投向某公司萬能險和銀行儲蓄相比較,到第5年,這位客戶無論是每年投5000元、1萬元還是5萬元,收益率都不如銀行儲蓄高。適合人群:理性投資理財者,堅持長期投資,自制能力強。哪個保險公司的養老保險好之投資連結保險投資連結保險是一種基金,是一種長期投資產品,設有不同風險類型的賬戶,與不同投資品種的收益掛鉤。不設保底收益,保險公司只是收取賬戶管理費,盈虧由全部客戶自負。優勢:以投資為主,由專家理財選擇投資品種,不同賬戶之間可自行靈活轉換,以適應資本市場不同的形勢。如果堅持長線投資,有可能收益很高。弊端:是保險產品中投資風險最高的一類,如果受不了短期波動而盲目調整,有可能損失較大。適合人群:該品種有可能血本無歸,因此不適合將養老寄托于此的人。適合年輕人,風險承受能力強,以投資為主要目的,兼顧養老。
但是今年以來,終身醫療保險險并沒有太大的反響。一方面,新的《健康醫療管理辦法》出臺后,叫停了返還性保險;人們以往“有病賠錢,無病返本”的觀念開始轉變,對終身醫療險的興趣自然又降低了;再就是上海保險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保險公司為了擴大規模,增加效益,都將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投資型保險的營銷上,而對這種保障型的保險產品缺少市場推廣力度。因此,在現有的醫療體制下,保險公司開發終身醫療保險產品的風險仍然不容忽視。
雖然終身醫療險目前有許多不足,發展也受到了諸多限制,但是隨著保險回歸保障的呼聲越來越高,保險市場的成熟,終身醫療險的發展前景還是很可觀的。有關專家指出,現在人們看病的費用,80%要社保和商業保險來支付。根據社會學中的“二八定律”,80%的醫療費用發生在20%的重大疾病中,而人們60歲以后患病的概率是80%,因此,終身醫療險的市場還是很廣闊的。
就險種本身來說,改革固然只是老酒裝新瓶,可老酒經過時間的積淀,也該日臻完美。終身醫療險目前說白了就是“住院補貼”,門診、急診仍有很大的空白。原有的終身醫療補貼保險是否退市,替代產品會有怎樣的變化,關系著投保人的切身利益。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從近期新老產品的更替中,已經浮現市場今后的變革輪廓:即終身醫療補貼保險不會從市場上消失,但是它的賠償方式將有重大變化,由過去的無限償付轉化為有限償付。
目前,終身醫療險多采用給付上限的形式,即對各項保險金的給付總額設置一個限額,一旦達到這個額度,合同即終止,并不能確保客戶得到終身的保障。同時相對來講,該險種的保費也比較高,產品的功能復雜。因此專家建議客戶需要在購買之前綜合考慮自己的收入狀況,已有的保障,例如社保、單位團體健康保險等是否滿足需求等多種角度來考慮購買什么類型的險種,并需要對合同的保障范圍、免除責任等有明確的認識。
鑒于該類產品的復雜性,建議客戶在購買產品的時候可以向專業、中立的經紀人或者保險咨詢顧問進行咨詢,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